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回歸十五載再論香港的困局與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2-06-14 09:16:19  


 
世界經濟壞消息空群而至 

  尤其是5月份以來,不利消息空群而至:歐債危機繼續惡化,亞太地區製造業不景氣,美國失業率上升,中國內地經濟增長大幅減速以至出現硬陸風險。釀成了美歐亞包括香港股市暴跌,短短兩三周就令許多國家及地區今年以來股市的全部升幅歸零,金融市場動盪加劇。 

  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勞工部公佈5月份全美非農就業人數僅增69,000人,為一年來最小增幅,並遠低於155,000人的預期增長,可說是確認了美國經濟遠未脫困。特別是美國失業時間超過27周的長期失業者人數,竟從4月份的510萬急增到5月份的540萬,長期失業人口已佔美國失業總人口的42.5%!民怨升騰,不滿情緒急增,奢談「改變」卻無實績的奧巴馬日子日益難過。 

  歐債危機繼續惡化,最新民調顯示希臘反對緊縮措施的左翼聯盟支持率暫時領先,當局已不得不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向能源企業提供財政援助,防止該國的電力和天然氣系統崩潰。西班牙銀行則遭遇撤資潮,國債風險飆升。影響所及,歐洲經濟三大領頭羊德法英的股市皆受重創,社會不穩定因素上升,民心思變,投資者信心急降,以至大量資金撤出歐洲,轉投黃金和美國國債。黃金價格大漲,國際油價則持續暴跌。美國、亞太和歐洲這三個主要經濟增長區域同步出現不同程度的經濟危機,使得全球經濟前景陰霾重重,復甦的機會顯得越來越渺茫。 

  更何況,二戰以來,西方「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制度,已成為歐洲重振的最大阻力之一。歐洲國家幾乎全覆蓋的免費醫療、福利支出,平均佔政府總支出的50%左右。在不少國家,失業兩年後還可以領取相當於失業前工資的80%,失業救濟不但成了社會福利開支中的最大項目,更成為推動高失業率的動力。再加上西方國家已普遍老齡化,2010年日本、歐洲和美國,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22.7%、16.5%和13.1%,遠遠超出了7%的老齡化社會警戒線。而且,歐元區國家雖擁有統一的貨幣政策,但缺乏統一的財政政策,各國財政預算也缺乏監管,以至十多年來歐洲經濟一體化跛足前行。種種深層次的結構性的矛盾,令歐美日的經濟欲救無從,只能不斷印鈔,將經濟及社會問題的炸彈引爆期推向將來。 

內地把穩定經濟放在首位 

  與此同時,不得不指出的是,自去年底以來,內地經濟下滑過速,令人擔憂。國家公佈的一系列數據表明,作為先行指數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5月份已經降至50.4,距離收縮僅一步之遙,按月跌幅更高達2.9點;其中,新訂單更已跌至49.8,小型企業還大挫3.9點至45.2,兩者均已處於收縮境地,反映經濟前景正在急速惡化,硬陸的風險實在是揮之難去。而作為今次經濟二次探底的元兇歐洲,同期PMI則低創45.1,強如德國也僅45.2,同樣是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當然,經濟數據將持續轉差,幾乎在全球經濟界人士的意料之內,但如此兇猛的惡化勢頭,卻又遠超市場想像。 

  唯一可以慶幸的是,中國最高當局已經再次把穩定經濟放在最為顯著的位置。因為唯有保增長,方能保就業,進而保穩定,最終保持中國作為世界增長極的龍頭地位。事實上,中國內地首季通脹已經持續回順至3.8%,展望將來仍將繼續下探,再加上相較於刺激政策早已走到盡頭的歐洲,中國內地還擁有不小「再寬鬆」的空間,香港也完全是因為背靠中國內地這一強大靠山,才有了避免在這一波世界經濟危機中再遭滅頂的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