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發展城鎮化的低碳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7-02 08:29:13  


  
  規範比創新更重要
 
  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要走出一條低碳節能的健康發展之路,靠創新更要靠規範。潘家華認為,相對於“硬”的技術來說,“軟”的制度更為重要。
 
“對於創新這個詞,我是很贊同的,但無奈的是,我們的創新實踐似乎被歪曲了,往往是今天創新以後,明天把它毀掉再來創新一次,這無疑是一種高碳的浪費行為。”潘家華坦率直言,目前中國的城市建設首先需要的是一種規範,而不是那種虛無縹緲的、想當然的所謂創新。
 
  如何做好規範工作?潘家華舉例說,目前,中國最好的醫院集中在北京,最好的大學集中在北京,最好的體育設施、文化設施也集中在北京,於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蜂擁而至,交通不擁堵可能嗎?如果將這些最優的資源分散一部分出去,“堵城”的局面或可改觀。所以,我們還需要規劃,需要一些根本性的改革,需要真正從體制入手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這樣才可能使得資源相對分散,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規範的基礎上,才能談得上創新意識,其導向就是低碳可持續。其實,在國內一些城市已經有很多的創新實踐。比如在河北保定,很多建築的向南一面、向西一面,基本上都被太陽光伏這樣的矽片所覆蓋,實施光伏發電。山東德州一些高樓林立的新小區,突破了高樓不能裝太陽能熱水器的舊有觀念,在高樓的上方安裝了幾個非常大的跨越高樓的裝置,裝置上面統統覆蓋太陽能熱水器,這樣,整個小區的熱水能源基本上就足夠了。

  中國城市化進程規模大、速度快,能不能不走發達國家城市化所走過的老路,而是盡快實現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潘家華對此持樂觀態度。“其一,我們可以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其二,我們可以發揮後發優勢。過去生產一噸鋼可能需要1.5噸標煤,現在生產一噸鋼只需0.65噸標煤就夠了,這就是我們的後發優勢。有了這種後發優勢,我們就可以避開當年那種高排放、高污染的做法,探索出一條低碳發展的捷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