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第三次產業革命 中國有多少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2-07-27 08:17:44  


全球尚在孕育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日漸成為主要經濟體決策者關注焦點
  中評社北京7月27日訊/經濟最困難時期往往也是醞釀技術與產業革命的關鍵時期。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當全球尚在孕育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日漸成為主要經濟體決策者關注焦點之時,中國日前頒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可謂正逢其時。

  自本輪經濟與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人最初關注的,是發端於美國的這場危機何時結束以及如何結束;隨著危機中心轉到歐洲,世人發現,握有最多經濟金融資源和危機轉移工具的美國,不僅能在全球範圍內輻射危機成本,並順勢洗劫主要競爭對手,還依托其舉世無雙的超級企業群與大批技術天才悄悄掀起了新一輪產業革命。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國依然領先的研發基礎、金融服務優勢以及豐富的新技術產業化經驗,使其有可能占據此輪超級產業革命制高點,並率先走出危機,再次形成對主要競爭對手的技術與產業鎖定。相形之下,依然在歐元危機中苦苦掙扎的歐陸國家,儘管曾依靠集體合力與美國分庭抗禮,但最終還是沒能越過美國精心構築的“金融高邊疆”。

  文章稱,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美研發投入便一直保持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左右的水平上。1990年以來出現一個明顯變化,是聯邦政府研發投入占GDP的比率一直保持在1%至1.5%之間,主要來自公司、大學和非政府組織的非聯邦政府研發投入,占GDP的比率則一直保持增長,到現在始終保持在占GDP的1.5%-2%之間的水平上。這與美國政府採取鼓勵來自民間的研發投入的政策不無關係。奧巴馬深知,受制於本輪金融危機,美國賴以剝奪全球財富的重要依靠——金融業短期內難以完全恢復昔日元氣,美國唯有強化技術這個看家本領。於是上任伊始,即撥出巨資用於新能源與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發。最近兩年,美國經濟基本面儘管難有大起色,但政府研發預算並未減少。去年即達1480億美元;企業研發投入則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僅微軟一家,去年的研發投入即達95億美元,其中90%投向了極為關鍵的“雲計算”領域。排名第二的英特爾,其去年的技術投入也有65億美元。在全球IT企業研發投入30強中,美國有12家,其次是日本,有10家,中國只要華為一家企業上榜。2011年,美國的研發投入占全球份額的33%左右,是中國的兩倍半。

  美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在孕育中的全球第三次超級產業革命中占得先機。事實上,而今以大數據(Big Data)、智能製造(Smart Manufacturing)還有無線革命(Wireless Revolution)為代表的第三次超級技術變革,正在美國醞釀並初見端倪。信息技術在今天已進入大數據時代,能自由處理和存儲數據。蘋果公司的iPhone就是典型例子,其計算能力已超越IBM在上世紀70年代生產的大型計算機;日漸成熟的“雲計算”,在數據處理方面的成就讓此前難以想象的服務和業務成為可能。智能製造,被認為是自亨利•福特開啟大批量生產的經濟能力之後的首次結構變化,飛速發展的材料科學使得工程師們即將從分子結構進行設計、建造,優化功能,甚至創造新材料,從而顯著提高質量、減少浪費。假如新型材料能結合3-D打印,將是革命性的進步,不僅會極大提升產品的經濟附加值,還將使人類的製造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無線網絡革命不僅會實現實時交流並提供極為便捷的信息服務,更能大大節約交易成本。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