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對華強硬 美政客以民粹迎合民意

http://www.CRNTT.com   2012-08-09 08:18:00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政府和公眾選擇政策的出發點有明顯差異。政府是國家的“職業經理人”,最大限度地滿足國家利益需要,是其基本職責。否則,輕則屆滿後被選民拋棄無法連任,重則任期內也有可能被彈劾。因此,民主政體下的政府,實現國家利益是實現自身利益的前提,民主的好處就在於保障了二者必須統一。 

  但公眾就不一樣了。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普通老百姓沒有法定義務為國家利益處心積慮,也不必對政策可能出現的後果擔責。由此導致公眾在選擇國家政策時有兩個特點,一是更多地從個人的價值觀、信念、感情等因素出發,而不管其是否符合國家利益。比如,在人權問題上,美國公眾就明顯地主張對華強硬,但美國政府非常清楚這樣做的後果,所以在公眾期望和實際政策之間,一直充當緩衝閥。 

  公眾在政策取向上的第二個特點是利益近視,主要有兩方面表現,一是只打自己的小算盤,二是只看眼前利益。比如,在中美經貿問題上,公眾一味要求政府對華強硬,要求政府發起各種反傾銷調查、在世貿框架內起訴中國、對產自中國的產品徵收特別關稅等等。他們認為,這樣就能降低失業率,給自己帶來好處。但對於這樣淺顯的道理,有著充足智囊支持的美國政府豈會不明白?其實,美國政府非常清楚,如果一味順從民眾的這類要求,必然導致中美爆發貿易戰,結果是兩敗俱傷,也就損害了包括公眾利益在內的國家總體利益。 
  
  所以,在美國的政治生態下,真正為國家利益考慮的其實是政府而非公眾。但在民主政體下,政客們又不能無視公眾的政策訴求,特別是在選舉年份。否則,執政者會丟掉烏紗帽,在野者也無緣登上總統寶座。在此情況下,雖然明知公眾的政策訴求不符合國家利益——其實從根本上說也不符合公眾自己的利益,政客們也只能虛與委蛇,遷就並迎合公眾的政策口味。奧巴馬與羅姆尼近來競相標榜對華強硬,就是基於這個原因。 

  其實,政客們非常清楚,民粹主義的政策取向,既不符合國家利益,也不具有可行性。所以,一旦競選成功,沒有一個政客會完全兌現競選期間的政策承諾。比如,羅姆尼曾經聲稱,他上任後第一天就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果真如此,豈不是拿中美關係這個“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當兒戲?這樣的總統又豈能履行好職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