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北京專家:台灣民意制約兩岸關係 要化解

http://www.CRNTT.com   2012-08-27 00:08:08  


表3:民眾對兩岸交流速度的看法
 
  在“偏向統一”和“維持現狀再做決定”比例略降、“偏向獨立”的比例略升的情形下,“永遠維持現狀”比例的上升意味著島內抗拒統一者的增加,因為兩岸關係“現狀”顯然是一種“非統一”的狀態。這對大陸方面而言是個警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策在大陸內部也存在一些爭議,其中最主要的爭議點就是,和平發展是否必然帶來和平統一?和平發展是否能阻止島內分裂傾向?如果和平發展不必然帶來以上效果,是否還應堅持和平發展路線?當然,目前大陸對台研究界主流觀點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程不可能一帆風順,“要先易後難,先經後政,要耐得住寂寞”。(10)

  但台灣已有學者表示這樣的擔憂:“在此種‘惠台’與‘讓利’政策下,台灣民眾仍選擇‘疏離’,其(指大陸方面)耐性何時會消失?”(11)的確,在大陸方面傾注大量財力精力維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下,如果台灣民意長時間未能向統一方向靠近至少制止向“獨立”方向滋長,政策繼續執行所承受的壓力將是巨大的。

  “惠台讓利”為何未能使島內民調“統長獨消”,反而是“統消獨長”,其中原因確實值得深究。對於這一現象,近兩年來學界已經給出不少解釋,筆者將其歸納為兩大類:

  第一種,可稱之為“技術性消長”。即,島內有民眾擔心兩岸關係在馬當局政策推動下發展太快,太過密切(通過下表可以看出這種憂慮感),因此通過在民意調查中對“台灣人”及“維持現狀”、“偏向獨立”的選擇,對馬當局進行警示。這種思維,固然也受到民進黨有關馬當局“傾中賣台”指責的影響,但本質上是對馬當局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維護台灣安全與利益能力的不信任。也就是說,這種民調消長,主要是部分民眾為了達到某種“警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性、功能性操作的表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