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財稅改革還只是紙上談兵

http://www.CRNTT.com   2012-09-01 09:08:05  


  中評社北京9月1日訊/結構性減稅還涉及一個可探討的問題:就是中國的養老金到底是不是有巨大虧空?以後養老金體系怎麼運行?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文章表示,大的框架很清楚,現在的基本養老體系,除第一支柱之外,必須發展以企業年金為代表的補充社會養老作為第二支柱,還要發展第三支柱,即商業性保險這種社會成員自主選擇的補充機制。美國有個401K計劃,即企業根據自己的情況,設立企業年金這種補充養老,而未來拿年金的這些人,在個人所得稅記入賬上的當時,這個收入的應稅部分作遞延處理,即當時不納稅而等到他享受這個好處的時候,再按照法律實際地扣除稅額。這個好處就是個政策鼓勵。在中國,能不能往這方面探索?這是現在結構性減稅概念之下又一個新的命題,需要深入研究。

  財政支出方面

  文章稱,財政支出的重點,首先是新農村建設支出,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提出,未來10年將有4萬億元水利項目投入,平均每年4000億元,財政在支出安排方面。面對新農村建設和水利設施建設,顯然是一個為全局服務的重點。

  第二是教育支出。本屆政府任期之內政府教育投入相當於年度GDP4%的目標,這是一個硬考核任務,財政部已經做了全面布置,這也是支出方面必保的重點。第三是新醫改支出。早先報道稱將投入8500億元財力支持新醫改,可現在的信息稱已經投入了1.5萬億元左右,往後還得投入,這顯然也是財政支出方面的一個重點。

  第四是保障房建設方面。現在住房調控的新政,實際上已經形成了雙軌統籌框架。這個雙軌的一個軌叫做“保障軌”,從棚戶區改造,到廉租房、公租房建設,它應該能夠基本使最低收入階層以及收入夾心層都可以得到有效供給。另一個軌叫做“市場軌”,現在不得已要用的——這也是有關部門所承認的過渡措施、權宜之計,即行政色彩非常濃厚的限購。保障軌上做什麼事情是清楚的,而市場軌上的事情也應當是清楚的。同樣是一個規劃,政府應該管的是規則、公平競爭,而不要直接管定價(現在不得已的是過渡辦法)。另外要管收稅,不僅僅是交易環節要收稅,保有環節也應該收稅。

  另外,支出重點也應該包括城市中心區域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