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對潛在增長率下降的政策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2-09-07 08:42:52  


 
對潛在增長率下降應調整宏觀政策預期

  文章指出,1、經濟增長中樞水平下移,宏觀經濟決策需要降低增長預期。

  在經過30年的高增長後,目前支撐經濟增長的要素條件已經發生變化,期待未來經濟仍保持過去的高增長是不現實的。在心理上,人們往往會因為慣性思維而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長預期,為此,決策時需適應和確立“中速”增長預期,適度增加對經濟增速回落的容忍度。按照以往實際經濟增長率對潛在增長率偏離的均值計算,“十二五”期間年度潛在增長率回落到8%左右,則7%至8%的實際年度增長率是可接受的經濟增長區間。

  2、宏觀調控需適度提高對經濟下行的容忍度,需求調節要立足“穩定”,防止“過度刺激”。

  宏觀調控主要側重需求政策,通過調節需求來實現調控目標。潛在增長率下降意味著經濟增長的均衡水平和長期趨勢放緩。因為實際GDP增速放緩而急於採取刺激性政策,強行拉升實際經濟增長到潛在增長之上,這樣的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而且會出現加速的通貨膨脹。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底中國出台了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四萬億”政府投資和天量信貸投放將隨後兩年(2009-2010年)GDP增速重又拉回9%-10%的高水平。事實上,中國潛在增長率早在2007年就已開始下降,政策刺激雖然使實際增長短期內顯著回升,但終究難以持續,並使物價水平快速上升。刺激政策到期後,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再次放緩,難逃回歸均衡和趨勢水平的宿命。

  2012年以來,由於經濟增長放緩,“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預期升溫,甚至出現地方版“四萬億”投資計劃的說法。經濟增長有其自身規律,當前的宏觀調控一定不能再重蹈覆轍。面對經濟下行風險,宏觀調控“穩增長”要真正立足於“穩”,而不是“促”。

  一方面,以防止短期內經濟增長大幅度滑坡為目標,強調預調微調,通過適度加大政府投資力度、降息、降準備金率等措施來保持需求穩定增長,防範企業與居民形成悲觀和緊縮預期。另一方面,避免出台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防止過度放鬆宏觀政策導致通貨膨脹,使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與銀行信貸風險進一步惡化。

  3、宏觀經濟政策需長短結合、在短期“穩”需求的同時,更加重視中長期供給條件的改善。

  當前的經濟增長放緩不僅是短期需求收縮的結果更是中長期潛在供給條件趨弱的結果。因此,需要在短期政策著重“穩”需求的同時,更加重視供給政策的中長期效應,注重供給條件的改善,提升潛在產出能力。

  從潛在產出的影響因素看,目前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增長已遭遇瓶頸,依靠粗放的要素投入來獲取經濟增長的道路已經走到盡頭,未來增長需要通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來實現集約型增長。經驗來看,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來自於改革開放創造的制度紅利,來自於企業創新和效率提高,來自於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

  一是要通過加快市場化改革和對民間資本開放來創造新的制度紅利。適時加快推進利率、匯率與資源價格改革,適度打破銀行、鐵路、石油、電力等壟斷行業准入限制,對民間資本要放寬進入領域、降低進入門檻,加快以農民工市民化為主要取向的戶籍制度改革,通過制度創新加快土地使用權的流轉。

  二是通過減稅來為企業“減負”,培育企業自我修復與發展能力。切實減少重複徵稅和降低稅負,給予中小企業適度的稅收減免,提高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稅收起徵點,繼續推動服務行業的營業稅改增值稅,在進口環節適當地、有選擇性地降低關稅,對企業的研發投入、技改項目和可界定的創新活動,適當匹配所得稅抵減、增值稅和營業稅降低稅率、相關融資支持的稅收優惠等減稅措施。

  三是通過加大教育投入來提升人力資本,注重人力資源的結構調整。政府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將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重點加大農村的基礎教育和城市的職業技術教育,優化高校專業結構,鼓勵和扶持民辦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的發展,加大對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在職勞動者的培訓力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