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福利中國的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12-09-13 12:01:51  


 
  解鈴還需系鈴人,既然內需啟動不了的一大根源是擔心患病無錢醫治,那麼,如果有比較完善且相對高水平的醫療保障,人們就不怕生病,就敢於為改善生活或自身發展而去花錢,甚至超前消費。所以,這次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在現有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直接目的就是要解決人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突出問題。

  而從當前來看,此項制度安排對促進中國盡快走出經濟下行的壓力,也極有助益。因為在經濟處於苦難時,要建立內需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前提是消化嚴重過剩的產能,只有收入提高且預期良好,人們才敢放心消費。因此,穩增長的關鍵,其實不是進行大力度的投資,而是大幅提升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繼續提高職工的最低工資水平;二是完善各項社會保障,並提升社保水平。那種借危機消減工資和社保水平以救經濟的做法,實是一種短視,並不能真正挽救經濟和實業。過去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都說明,在危機時期,從來只有穩定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和信心,人們才願意去投資和消費。

  大病保險報銷不低於50%的意義,還可從經濟發展目的來看。經濟發展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反饋民眾,使民眾過上有質量保證的,富足幸福的生活。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建立健全各項福利制度,國家就必須拿出很大一部分財力用於保證全體國民尤其是窮人也能過上體面的生活。因為每個人的能力和發展機會都不一樣,靠個人的能力和努力不是所有人都可過上體面生活的。這個責任就落在國家身上,需要國家做好這方面的事情。從這個角度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不低於50%的規定,真正表明我們開始進入全民福利時代。

  文章指出,有些人不贊成“福利中國”、“福利社會”的提法,認為在目前發展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不宜盲目地迎合百姓的需求,建設“福利中國”,何況百姓的需求是無止盡的,福利也是剛性的,上去了就下不來,很容易掉入“福利陷阱”中,最後被沉重的福利負擔所吞噬。這個看法並以發達國家目前發生的危機為教訓,告誡中國不能走發達國家福利國家老路。不能講這個告誡一點道理都沒有,但把發達國家的情況簡單比附中國,是不妥的。發達國家現在是福利過度,從而養成了一些人依賴福利的心理,所以它要走出危機,須削減福利;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患的是福利嚴重不足,雖然近年來我們已經建立了廣覆蓋的社保和醫保體系,可無論同發達國家比,還是同巴西、南非等金磚國家比,中國社保醫保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都遠低於它們,國家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增速,更是趕不上經濟增速和財政增速。在這種情況下談警惕福利陷阱,意思不大,還可能給政府發出錯誤的信號。

  文章強調,“福利社會”是中國百姓的千年夢想。雖然鑒於中國人多的現實,即使中國將來物質發達,也不大可能使全民的福利水平達到如今歐美國家的程度,然而,百姓的這一夢想不能剝奪。今次這一制度的建立,使民眾離夢想更近一步,但它只是一個開端,更多的福利制度建設,需要盡快完善和推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