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政府經濟學看中國的未來熱門產業

http://www.CRNTT.com   2012-10-06 09:18:02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訊/什麼是中國未來的熱門產業?這個問題老百姓關心,政府也關心。對老百姓而言,問題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涉及職業選擇。現在“最熱門的職業”,幾乎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人人都在談論,各個都想幹這些看似“熱門”的職業。

  我們可以從信息檢索的角度來看看這些熱門產業:1、IT業,包括3G工程師、遊戲、軟件;2、金融業,包括投資分析師、注册會計師等;3、房地產,包括房地產策劃師、房地產推銷員等;4、酒店旅遊業,包括餐飲、娛樂、酒店、旅遊等;5、保險業,包括保險精算師等;6、制藥保健,包括高級醫藥代表、藥品研發人員等;7、汽車業,包括汽車修理、汽車銷售代表等;8、環境工程,包括環境工程師、景觀設計師等;9、物流業,包括物流師、供應鏈經理等。從這些熱門行業來看,基本上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就是中國老百姓心中的未來型熱門產業了。

  其實,不要責怪老百姓的產業認識層次沒有上去,政府的產業現狀也沒好到哪裡去,這方面的歷史數據是相當悲慘的。1989年中國地區內工業部門產業結構與全國部門產業結構相似系數達0.9以上的省市區有22個,占省、市區總數的75.9%。如果除去幾個資源偏重型產業,相似系數在0.9以上的省區有26個,占省、市區總數的89.7%。這也就是說,90%的省市在產業領域想幹的都是一碼事!

  “九五”期間問題依舊很嚴重,當時各地紛紛推出了以汽車、石化、鋼鐵、電子等產業為重點的龐大的“發展計劃”。據有關部門測算,將汽車列為支柱產業的省、市區有22個,幾乎都是整車廠;將電子列為支柱產業的有24個,發展重點又都是通訊設備、計算機、電子聲像設備等;將化工列為支柱產業的有23個,而且大多是以石化為重點。

  “九五”之後,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產業趨同性有了明顯改觀,但這種好轉的趨勢在2008年之後又有了逆轉的趨勢。主要原因是:1、中央雖然三令五申,但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很高,產業視野卻跟不上,導致大家一哄而上;2、資源約束,自然資源的分布趨同,連帶著產業也趨同,這個很好理解;3、資本投放無視產業發展趨勢,比如銀行的視野就集中於幾個熱門產業,自然這些產業也就熱烈。本來是“因勢利導”,結果卻成了“因利導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