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联合早报:前路漫漫的香港治理难题

http://www.CRNTT.com   2013-01-21 09:52:46  


 
  体制上的规制,也束缚了特首的施展空间。基於《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精神,特首不但没有广大的民意代表性,也不能忽视北京的政治意志。因此,香港虽然存在许多亟待解決的民生课题,民间和港府之间的缺乏互信,导致各类无法在短期內处理好的问题,如特首普选、《基本法》23条、担心北京介入香港事务的“西环治港”等争议,都在分散港府的精力与民众的焦点。此外,由於大量富有的大陆人来港消费定居,也製造了新的误解和摩擦,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的焦虑及对陆港关系的敌意。

  各种复杂的社会情绪搅在一起,使得理性的讨论变得近乎不可能。各股政治势力因而能利用社会怨气,不时动员民众针对各种政治诉求上街遊行。习惯了精英统治文化的港府,至今似乎还没有找到适应这种新社会形势的办法,官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迟迟无法建立起来。

  自回归以来,社会的对立与內耗越来越严重,董建华的“商人治港”没有成功,曾荫权的“公务员治港”,最后卻被抨击为“官商勾结”、“地产霸权”,社会贫富差距逐年扩大,社会裂痕不断加深,梁振英之所以能打败唐英年,多少也与港人人心思变有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立竿见影解決香港的治理问题,恐怕不容乐观。社会的撕裂,意味著推动改革步伐的政治共识更加难以凝聚。梁振英第一份施政报告侧重民生,类似“长者生活津贴”等主张,照顾的主要还是弱势的低收入阶层,对于担心医药费高涨、教育水準下降、孩子就业买房困难的社会主流——中产阶级——並没能引起太多共鸣。应对长年累积下来的棘手治理难题,梁振英也不能操之过急,或许就如其施政报告的主题,只好“稳中求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