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偉達:安倍訪美後的亞太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3-02-25 08:58:04  


 
  眾所周知,2011年之前的大約十年間,美國由於長期忙於在海灣地區的戰爭及全球反恐,以及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從外交政策與戰略布局層面而言,對亞洲太平洋地區都有些無暇以顧。而日本經濟也是長期疲軟。與此同時,中國、韓國、印度等國則加速全方位發展崛起,中國發展開始更加注重海洋方向,中日韓三國甚至出現了成立經濟自由貿易區,聯手引領亞太地區以至全球經濟發展龍頭的趨勢。

  而奧巴馬總統執政以後,於2009年底首次訪華,並對中國崛起的性質和走向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從其採取的後續系列對華政策及舉措觀察,當是以“防範為主,交往為輔”,美國絕不當世界第二。

  奧巴馬訪華約一年之後,美國“重返亞洲”(後改稱“亞太再平衡”)的新戰略出爐,而後再經過國家安全事務團隊的鼎力操作,縱橫捭合,終於在2012年初成格局,讓美國在亞太地區逐步找回主動。

  從東北亞到南中國海,原先的相對平和狀態不再,有關領土領海及其資源的爭端再次白熱化;中日韓更緊密地發展合作趨勢被迫擱置,朝鮮又爆核彈,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等國也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這一切都使得亞太地區安全局勢惡化,軍備競賽加劇。美國、日本及北約還抓住時機,在緬甸及蒙古等所謂“邊緣國家地區”介入得分,發展利益。

  與此同時,安倍此次訪問也揭示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質,即在新興國家和地區多元崛起,自身及西方綜合實力與直接介入能力下降的情況下,美國所推出的一個靠“核心收縮,外圍擴展,美國支持,他國前出”策略,以首先顧及解決自身國內發展問題,並繼續保持全球主導力的新式布局。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新布局中,美國並不一定會主動直接向外界或對手發起進攻,但卻無法排除那些前出的他國有可能挑起衝突,而美國隨後支持甚至介入的可能。其中的風險在於,美國的關注重心在於如何保持亞太地區的主動權和領導力,而其夥伴國家的動機卻不見得會如此配合銜接,反倒可能會利用美國提供的保護傘從中冒險漁利。日本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中就有如此意圖。這樣的話,“冷戰”就可能轉化為“熱戰”,這將是美國今後如何動態管理“亞太再平衡”戰略所會遇到的最大考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