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袁劍:足以引發歷史巨變的中國危機降臨

http://www.CRNTT.com   2013-06-22 10:40:21  


 
  如果你是一位金融市場的密切參與者,我想你一定會對這種可能的動蕩深有體會。顯然,中國經濟重現1990年代末期之後輝煌時刻的外部條件已經驟然消失。

  儘管還有相當多的人固執地相信,本世紀初全球體系的歷史性繁榮將會很快重現,但我認為,當下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外部條件,可能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可能面臨的最好的外部條件。

  如果在這樣一種外部環境下,中國經濟都疲態盡顯,那麼可以想象在外部更加糟糕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可能處境。

  在我看來,中國在1990年代末期走出短暫困境進而急速狂奔的經濟增長,在中國的思想界及理論界留下了深遠的負面遺產。它讓很多人誤以為,中國真的具有某種堅實的制度優勢以及由此帶來的持久競爭力。

  事實上,這種制度競爭力既不堅實,更不持久。相反,在帶來巨大的經濟擴張之後,一直蟄伏著積累著的重大負面後果卻在不斷顯現。迄於今,這種所謂制度競爭力不僅已經無法繼續推動經濟強勁增長,反而在不斷製造社會問題。

  我曾經以“經濟增長成本的社會化”這樣一個概念來解釋中國1990年代末期之後的經濟增長。意思是說,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是通過將成本從企業和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強制性剝離出去,並分散、隱匿於整個社會之中而達到的。

  但最後,必然要出現的社會反向運動將會抵制、反抗這種成本的轉嫁,並最終以社會運動的方式將這種成本重新放回政府及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並使得政府與企業在當初獲得的看上去無可匹敵的競爭力一夜流失。當下我們看到的政府與企業不斷高企的成本上升,實際上正內置於這一歷史進程。

  加杠杆後的債務困局

  在內部制度動力以及外部市場環境同時消失的情況下,要想維持中國經濟奇跡的玫瑰顔色,就只有加杠杆一途了。金融危機之後,在全球微觀主體普遍去杠杆的同時,中國卻在政府、企業、個人三個方面同時進行了大規模、高幅度的加杠杆操作。

  金融危機之後的5年,雖然不斷微調和變換政策基調,但中國經濟其實一直在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加杠杆。其時間之長,幅度之大,經濟史上罕有其匹。其結果是:2009~2012年間中國的新增債務規模達到GDP的110%,債務總規模/GDP達205%。

  而在2013年一季度,中國的信用增長甚至達到了令人咋舌的58%。債務增長幅度而不是債務的整體規模從來就是金融危機的一個先行指標。

  正是在債務增長的幅度這個意義上,中國可能正在面臨一個轉折時刻。以至於有人將這種匪夷所思的瘋狂幹脆描述為“中國債癮”。

  許多人批評中國的經濟管理者所推動的債務擴張政策,但坦率說,我對此抱有深刻的同情。如果一個體制的合法性要幾乎完全依賴於經濟增長,維持經濟增長基本上就是這個體制全部要做的工作。

  一般而言,在潛在經濟增長和投資回報率允許的情況下,增加負債可以提高經濟增長速度,也可以提升企業盈利,但是,在潛在經濟增長持續疲軟,企業投資回報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增加甚至是瘋狂地增加債務恐怕就只能是一劑毒藥了。

  說得更清楚一點,這種情況下的債務擴張不過是在加強債務危機的烈度和規模。非常不幸,有不少研究表明,中國的投資回報率最近幾年一直在迅速而持續地下滑。

  或許正是看到這一點,新任總理李克強最近坦承:“貨幣及財政政策的刺激空間已不大。”若干年前,在評論中國大幅度的信貸擴張的時候,我曾經說道:政府贏得了時間,卻失去了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