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氣功大師王林:信仰“市場”裡的成功者?

http://www.CRNTT.com   2013-07-24 11:59:55  


 
  人們除了功利需求,也需要“大師”提供精神食糧,也就是提供信仰

  馬雲因拜訪王林受到指責後,在微博上說“過度的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意為自己不想迷失信仰。

  的確,科學有科學的作用,信仰有信仰的作用。針對美國頂尖科學家的調查就顯示,雖然大多數的美國科學家自己不信神,但他們大多也認為信神對社會有其作用。

  著名學者葛劍雄這樣解釋:“物質上不能精神上能,今世不修來世修,此岸辦不到的事在彼岸辦得到”,這就是一個社會中信仰不可或缺的原因。

  ■ 然而,信什麼樣的“大師”還是有區別的

  王林這樣的“大師”近乎“巫師”,與“高僧大德”的形象有別

  千里取藥,萬里治病,耳能聽字,眼能取物,身不怕火,橫穿長城,發功能滅大興安嶺之火,運氣能改天上衛星軌道……,這是中國氣功大師的特點。

  這種特點,說穿了就是長於巫術。這種近乎“巫師”的“大師”,和人們印象中那種“高僧大德”的宗教大師形象有別。

  他們區別何在呢?簡單來說,雖然巫師和宗教大師都承認以鬼神的形式存在超自然力量,但二者對於鬼神的態度,卻有根本區別。比如說:一個人生了病,如果他請一個巫師為他治療,那麼這個巫師在念完咒語之後,大概還會燒一張寫了字的黃紙,用水和了紙灰讓病人喝下去。然後,他會十分堅定地告訴病人,他的病會在多少天之內痊愈,並禁止病人嘗試任何其他的治療手段。如果屆時病真的好了,不用說這是巫師的功勞;如果沒好,則歸咎於儀式疏漏或者病人“心不誠”。可如果這個病人請的是一個和尚為他做法事,那就不同了。因為這個和尚只是替他求神祇的保佑和幫助,至於最終這個病人能否蒙神眷顧,那得神自己拿主意,和尚是不必負責的。並且,病人還是可以、甚至必須要吃藥和看醫生的。

  也就是說,巫術差使神(為我所用,召喚),宗教敬畏神(不可差使,只能祈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