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體制改革為何困難?

http://www.CRNTT.com   2013-08-20 09:21:54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中國體制改革為何困難?》指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國的體制改革越來越迫切;要推進改革,必須對體制改革的困難有足夠的認識,很顯然,這種困難是綜合性的,從頂層到基層的各個層面都可以找到改革的阻力。詳論如下: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國的體制改革越來越迫切。中國領導層提出了“改革就是紅利”,就是要通過繼續的改革求得可持續的發展。不過,人們也發現,體制改革越來越困難了。為什麼需要改革但又改革不動?歸根到底,人們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體制改革變得那麼困難?只有回答這個問題之後,人們才可尋找下一步改革的路徑。對改革的困難,人們一般都指向中國的既得利益。儘管誰也不會否認這一點,但仍然需要人們進行一些具體分析。至少可以從高層、中層和社會底層三個層面來分析改革的難度。

  在高層,改革出現困難主要有兩大因素所致,即改革目標和權力運作。改革的目標屬於頂層設計。幾年來頂層設計出現了大問題,主要指的是改革沒有了明確的大目標。中國共產黨體制是一個動員型體制,這個體制的一大特點,就是做什麼都首先需要有一個大目標,有了這個大目標,然後再去做動員,動員各方面的力量來實現這個大目標。改革開放以來就是這樣一個發展進程。1980年代進行了各方面的改革,但經過了整整十多年,到中共十四大才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大目標。這個大目標的確立,有效推動了十四大之後的各方面的改革和進步,包括內部的各項經濟制度改革,例如稅收制度、中央銀行制度和國有企業和外部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

  但現在則沒有這樣的大目標。儘管在中共十六大之後,領導層逐漸地把社會建設和社會政策,納入其重點改革議程,但並沒有成為改革的頭等大事。各級政府儘管也開始強調社會建設,但其重點仍然放在經濟發展方面,社會改革對大部分官員來說,只是經濟改革的一個補充。可以預見,除非再一次找到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那樣的目標定位,高層要作大規模的政策動員已經非常困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