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嘉誠棄港投歐:情感之外 情理之中

http://www.CRNTT.com   2013-09-04 11:27:36  


 
  隨著內地發展政策的調整,香港的地位更加尷尬:除了航運中心已經丟失之外,金融中心和自由貿易也正在遭遇上海的奮起直追。上海分流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在獲批自由貿易區試點之後,香港在金融和轉口貿易等方面的競爭力被進一步削弱,吃老本已經不足以支撐香港下一步的發展了,所以逐利的資本離開香港也合乎規律,李嘉誠也不例外。

  ■ “出走海外”是相對競爭優勢的體現

  李嘉誠連續拋售其在中國內地的物業,當然不能排除其因看空內地地產而及時抽身這個可能性。但是也必須看到,隨著內地房地產企業的高速發展,資本實力急劇提升,李嘉誠已經失去了十年前在資金等方面的絕對優勢了,“北京東方廣場”式好日子一去不返了,無論是商業地產還是商業住宅,其旗下公司在內地也沒能形成品牌效應,正在淪落為“二流玩家”。

  曾經在內地摧城拔寨的港口業務,也遭到了內資的強力狙擊。近年來除了在煙台八角港和寧波港二期有所斬獲外,在洋山深水港、寧波北侖、廣東南沙、湛江港等港口都遭遇了內資背景的招商局、中遠等競爭對手的強力狙擊,發展後勁不足。而和黃大舉投資的電信業,內地壓根就沒在國資之外開放過,公用事業也與之類似,更何況即使進入,也是與國企肉搏,勝算不大。

  但是投資海外市場,李嘉誠則擁有內資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現在歐洲經濟深陷谷底,在很多領域都存在著抄底的機會,同樣是手握重金,但是內資企業在海外收購受到嚴格的政治性審查,幾乎不可能在關鍵領域有所作為。而對無內資背景的李嘉誠而言,這些問題幾乎都不存在,從港口、公用事業到電信領域,李嘉誠在海外的收購幾乎是暢通無阻。

  對李嘉誠而言,與其在中國與競爭對手尤其是資金實力雄厚的國企競爭肉搏,不如避其鋒芒錯位競爭,以獲得更好的投資收益。而且如果這種投資同時又能分散經濟、政治等波動性風險,那加速也就實屬正常。所以李嘉誠在海外配置了一半的資產也就實屬情理之中,只不過部分通過減持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投資完成讓很多國人感情上接受不了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