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收購紐約時報,別給醉翁送酒了

http://www.CRNTT.com   2014-01-06 12:18:19  


《紐約時報》記者朱迪絲-米勒因報道內容被指迎合小布什政府的政治需求而被迫提前退休。
 
  談到《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媒體,人們往往會聯想到“自由”、“獨立”等標簽。然而,獨立和自由從來都是相對的,就連號稱不受政府監管的美國媒體也概莫能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起,美國各大媒體就為配合美國政府的宣傳需求而賣力吆喝,其中就包括了《紐約時報》。

  伊拉克戰爭開始一年後,《紐約時報》記者朱迪絲-米勒(Judith Miller)因報道內容被指迎合小布什政府的政治需求而被迫提前退休,報紙也因此公開道歉。在去年8月份的叙利亞危機中,《紐約時報》也因報道內容迎合美國政府的戰爭宣傳需求而飽受詬病。該報與美國政府的關系,由此可見一斑。

  但對於此次收購,陳光標卻雄心萬丈:“只要價格合適,沒有什麼買不到!”他表示為了收購願意傾家蕩產,他甚至還說服了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港商投入6億美元。不過,面對與美國政府關系如此密切的《紐約時報》,陳光標收購起來有沒有覺得有些力不從心?

  拋開美國政府與《紐約時報》的關系,僅從財務角度出發,陳光標此次收購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奧克斯-索爾茲伯格(Ochs-Sulzberger)家族通過雙層股權結構牢牢掌控著《紐約時報》。上世紀60年代,《紐約時報》以A、B雙層股權結構上市,普通投資者可以在公開市場買賣A股,而奧克斯-索爾茲伯格家族則持有無法在公開市場交易的B股。

  然而,正是B股確保了《紐約時報》創始人和管理者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持有B股的股東有權選出董事會70%的成員,而A股股東只能選出剩下的30%。上市公司的重大決策往往通過董事會成員投票來決定。也就是說,無論在任何時候,A股的持有者始終是缺乏絕對控制權的少數股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