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調整供給結構為增長注入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1-16 09:54:57  


 
  2.重視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生產決定消費,不僅決定消費的對象和消費的方式,而且還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但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消費不僅是生產的目的和生產的動力,而且調節著生產,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動力。

  應該認識到,不同時期兩者的相互關係和力度不一致。在經濟過熱時,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只能反作用於生產,且反作用力較弱。反之,在經濟低迷和蕭條時,生產對消費的決定作用就明顯減弱了,從一定程度上講,消費還會對生產產生比較強的決定作用。尤其是消費需求疲弱,消費市場持續低迷時,會給企業生產和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從事基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生產與經營的企業,會由於需求不足而陷入嚴重的困境。

  對中國來說,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已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消費需求也從生產導向轉向了消費導向,生產、投資、產品供應等已不再完全由生產企業和政府說了算,而是由市場和消費者說了算。如果仍然一味地依靠生產和投資拉動經濟,而不發揮消費的拉動作用,不注重消費者權益,顯然是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也是很難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而注定是不可持續的。

  生產環節是經濟運行的基礎環節,生產什麼才可能消費什麼,擴大消費須率先打破制約消費的生產“瓶頸”。打破這個“瓶頸”,不僅要求生產環節始終堅持以質取勝、以信取勝、以新取勝,適應消費升級新形勢謀求轉型,真正生產出質優價廉、適銷對路的產品,而且還要將生產、消費放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一經濟運行的全過程中來考量,尤其要從交換環節上下工夫,管好進入消費市場的“准生證”,真正把不合格的產品擋在市場的大門之外。

 有效供給不足仍在制約消費潛力釋放

  文章認為,1.商品質量對消費的“瓶頸”影響不可低估

  長期以來,食品質量一直是人們老生常談的話題。不斷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使消費者對食品及其行業失去信心,對相關行業等產生了巨大衝擊,也對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影響集中在飲食習慣、出行旅遊和衛生習慣等三方面:一是減少了外出活動和就餐的次數;二是一些居民減少了去商場購物次數,減少了去公園、影視院等公共場所的次數,相應消費減少,影響到服務業的發展;三是服務質量不高,旅遊市場宰客,事故頻發等使一些居民取消了出行計劃,對旅遊業產生較大影響。

  食品質量是關係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經濟越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越高,消費者對產品的技術含量、性能、品質的要求越高,生產、流通環節出現問題對擴大消費的制約十分明顯。生產環節是經濟運行的基礎環節,生產什麼才可能消費什麼,而在目前形勢下,消費對生產流通也會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擴大消費必須率先打破制約消費的種種“瓶頸”,徹底消除生產、流通領域里的梗阻,真正把不合格的產品擋在市場的大門之外,盡快建立一個使居民安心消費和放心消費的環境,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

  2.服務質量不高直接影響消費增長

  近年來,中國網購交易量快速增長,而網絡銷售食品的質量監管比傳統商業難度更大,因為食品進貨渠道不明、食品宣傳不實、儲存運輸不規範、食品安全事件追溯難、售後維權難等產生的消費糾紛屢屢出現。據全國消費者組織受理的消費投訴顯示,2012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網絡購物投訴20454件,其中合同類投訴最多,為7691件,占37.6%;售後服務類投訴位居第二,為5721件,占28%;排名第三的是質量類投訴,為5458件,占26.7%。2013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網絡購物16408件,同比增長99.7%。

  此外,一些商品摻假售假、部分超市使用虛假價簽、一些零售企業虛價打折、返券促銷等誤導消費者的現象仍然存在,農村市場設施落後、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不高、售後服務不到位等,導致居民對國內部分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產生不信任感,嚴重影響了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意願,使居民消費安全感進一步降低,導致消費者心有餘悸,不敢消費,也影響了消費需求的增長。

  3.價格超出居民承受力,使商品有效供給大打折扣

  近年來,儘管市場商品應有盡有,但由於中國商品在流通環節、特別是物流環節的費用過高,不合理的稅費負擔較重,導致消費品的相對價格持續走高,抑制了最終需求。持續的物價上漲不但影響百姓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消費的提升,致使多數居民消費更趨於謹慎,對價格的敏感度提高,不少中低收入消費者又回歸到捂緊錢包、精打細算過日子,持幣待購行為較為明顯。

  加之近幾年來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形成了不同的消費群體,消費分化日益顯著。表現在消費取向上則是多元化趨勢,即一部分消費者循規傳統,消費以實用為主,講求節約和理性;一部分高收入者則取向新潮,講究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費品位,通脹對這一群體沒有產生影響。

  2012年,中國CPI同比上漲2.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幅度高達4.8%。2013年1-10月平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2.6%。雖然豬肉價格有所回落(-0.3%),但蔬菜、水果等價格依然居高不下,同比分別上漲7.4%和6%。持續上漲的食品價格(上漲4.6%)逐漸超出部分中低收入居民消費的承受能力,糧食、蔬菜等一些基本生活品價格漲幅較大,居民生活成本上漲,消費支出增加,對消費預期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到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居民實際消費增速較上年有所回落。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通脹可能意味著其財富水平一定程度的縮水,因此,當通脹來臨或即將來臨,人們會改變自己的投資和消費行為,盡可能多地增加儲蓄而減少即期消費。為了減少收入降低帶來的壓力,人們外出餐飲、娛樂、旅遊的比重會降低,從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營業收入。收入預期下降會導致人們在購買商品時更加小心謹慎,注重商品性價比的比重上升,對產品實惠的重視程度上升,中低端貨物與服務更受市場的歡迎。消費者回歸現實,品牌消費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品牌的溢價意義降低,趨優消費大大降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