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梁漱溟之子:回憶父親在鄒平的日子

http://www.CRNTT.com   2014-02-25 14:11:45  


 
  B:網上有文章說,1933 年 7 月研究院選了 6 個主席團成員,包括你父親,還有晏陽初、黃炎培等人。

  K:沒有,那不是主席團。可能是這麼回事,當時各地搞農村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就召開了鄉村工作討論會,第一次是在鄒平開的。我父親和我說過,那開會和現在可不一樣,就在報上登個啟示,我在哪裡開什麼會,討論什麼,願意參加的來報名,沒有邀請函。一幫人就來了,管吃管住,住就是一個鋪板,兩個凳子。會完了,大家就散了,所以就說我們是不是弄一個鄉村建設學會,有個常設機構,因為會不能年年開。我記得是叫學會,不是協會,說明這個工作,雖然是有一定政治意義的,但是參與的多半是文人學者,不是政客,是當成一個事情來研究的。有的文章說到這個事,說是協會,不是的。

  B:鄒平實驗其實做了沒幾年就因戰爭而中斷,戰爭結束後,你父親想過繼續做嗎?

  K:抗戰期間是不能做了,而且他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國共合作上。後來杭戰結束,和談破裂,打起來了,也做不了。我查舊報紙,1946 年 3 月,他第二次訪問延安,當時延安的《解放日報》有兩個記者訪問他。那時候和談還沒破裂,國內大家都覺得要組織聯合政府管理國家了。記者最後提問題,鄉村建設還幹不幹?他說,我還準備找一兩個地方去做實驗。念沒斷。這他沒和我談過。後來一打起來,就無從談起了。解放之後,也沒可能了,私人不能辦學校,原來在重慶辦的勉仁中學也關門了。

  S:1948 年,他對他的一個學生說,我已經不再考慮了,他沒講為什麼,但是你可以理解,形勢不允許了。有件事也可以說一下。1942 年,我父親住在桂林,周恩來托一個農工民主黨的人,和父親熟的,寫了密信,寫在綢子上,縫在衣服裡,從重慶帶到桂林,希望他到中共控制的地方,恢復鄉村建設運動,中共從軍事上保障他。這麼大的機會,他不去。原因不是那裡不能搞鄉建,而是抗戰時期他覺得應該做的是消弭內爭,如果我去你那裡,就等於我站到你那裡去了,我要做的是站在中間,制止你們打仗。建國之後,毛澤東給他多次機會讓他成為人民政府的一員,他為什麼不去?他早就和毛澤東說清楚了,國共不能老對峙著,將來你們坐下來談判的時候,我還是可以說話的,如果我在你這裡當了個部長,我就說不成話了嘛,中間人沒有了。但是毛澤東覺得過兩年我就解放台灣了,哪裡還有這個需要?他就是想保持嚴格的中立,這樣才有監督的能力,誰不好都可以說。

  B:解放後最初幾年,梁先生的地位很高,1953 年一下子受到很嚴厲的批判,你們在他身邊,感受到他情緒上有什麼變化嗎?

  K:變化當然有的,因為他沒有料到。原來他和主席可以說無話不談,隔一段就能見一次,有這樣待遇的人除了他就是章士釗了。不料 1953 年,那年他整 60 歲,碰上這麼個事兒。當然後來他一再檢討,主要說自己態度不好,方式不對,他沒說我的意見錯了。實際上我當時覺得,為什麼主席那麼震怒,因為解放後很多事我父親有自己的主見,和他都不太合,用北京話說就是刺兒頭。

  實際上我到最近一兩年才慢慢搞清楚。為什麼爆發這麼激烈的衝突?因為 1953 年 6 月,全國開了財經會議,主席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按蘇聯模式建國,發展工業,農業做一點犧牲,這樣很快結束新民主主義時期,跑步進入社會主義。原來《新民主主義論》裡寫到這個時期要二三十年,現在要提前。當時這個問題上爭論很激烈。我父親出事是 9 月,3 個月後,黨內那場爭論基本平息了,我父親不知道這個,結果插一杠子……

  B:還記得那次著名的爭吵之後,父親回到家的樣子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