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改革在轉型中孕育歷史性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4-03-05 08:09:02  


如果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了今後一段歷史時期中國的改革與發展方向,那麼本次“兩會”則將敲定中國經濟這艘大船的具體航程、時速以及裝備的更新。
  中評社北京3月5日訊/進入2014年的全國“兩會”時間了。面對市場上有關國家經濟政策會不會調整、具體將會在哪些層面調整、由此產生的風險和機遇如何識別等困擾投資人的問題,政協1號提案――讓市場配置科技資源,揭示了一個有價值的方向,而眼下也確實能預見到一些變化的軌跡。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金融學院公共經濟管理學院博士溫建寧文章表示,如果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了今後一段歷史時期中國的改革與發展方向,那麼這次全國“兩會”,則將敲定中國經濟這艘大船的具體航程、時速,當然還有裝備的更新。

  由政協1號提案揭示的方向,或許還蘊含著一個信號:如果能毅然決然通過一系列制度改革有效約束政府的有形之手,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全新定位,從只發揮基礎性作用,向起決定性作用完成轉型,那將是中國經濟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歷史性突破。

  文章分析,實現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也是資本市場布局的亮點之一,其對資本市場意義尤其重大。

  首先,強調市場的決定作用,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兩個基點,體現了政策層面的繼承和出新。無論是1978年的初期分權讓利的改革,還是1992年走向市場化的改革,以及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對改革的認識都在不斷加深,直到現在升級到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上,這是很大的理論和實踐上的進步。

  發展是中國經濟的第一要務,而改革是為了能更好發展的制度變革。由此說,改革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任何改革都是揚棄,是舊事物死亡,是新事物誕生。全面深化改革,就是進一步解放社會生產力,更好地調動社會生產力,簡政放權就自然而然成為政府的政策目標,市場就有了發揮決定性作用的空間和土壤。

  其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助於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抓住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是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要求。考察經濟運行的軌跡,可以清晰地看到,過去在某些領域低效甚至無效的國有經濟成分,過多地占有了各種社會資源,不但包括原料禀賦的自然資源,而且也包括資本禀賦的資金資源,資源長期錯配導致了產能過剩,資源獲取的低成本也導致嚴重浪費,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揮受到限制。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過多強調政府調控市場的時候,往往是政府的控制力淩駕市場之上,對經濟活動中配置資源施予了太多幹預,致使市場的作用有時候被邊緣化了。甚至為了保增長的需要,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投入資源,不計產出投入各種生產要素,而國有企業由於經濟體制的歷史原因,占據了獲取自然資源的主要渠道,占據了取得貨幣信貸資金的主要額度,但基於國企管理體系和管理方式,其資產回報率僅6%,遠低於民企12.4%的投入產出效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