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三共一分”思路 推進京津冀一體化

http://www.CRNTT.com   2014-04-23 08:33:30  


要有效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可以明確“三共同,一分層”的思路。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訊/城市群的發展是現代文明的重要載體。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中國比較重要的三大城市群。以2.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8%的人口,創造了36%的國內生產總值,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台。

  新京報發表學者匡賢明文章表示,正因為如此,《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提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但客觀地看,京津冀城市群進展相對緩慢。因此,京津冀一體化受到各方的廣泛關注。

  京津冀面臨的四大挑戰

  文章分析,第一,京津冀城市群本身的市場化程度偏低。誰最需要城市群發展?社會資本。城鄉群發展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城市群是建立在市場基礎上的自發經濟聯合體,而不是行政拉郎配的聯合體。相對來說,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區域之所以發展得較好,就是因為這兩個區域內市場化程度較高,社會資本相對比較活躍,形成了有效的產業分工與產業鏈,從而奠定了城鄉群的內生動力。

  第二,京津冀城市群缺乏強有力的經濟領頭城市。長三角中,上海當仁不讓地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珠三角中,廣州和深圳成為重要的雙引擎,拉動其他城市發展;而在京津冀中,缺乏一個能夠進行資源要素配置樞紐的城市。北京經濟總量不小,但還承擔著大量非經濟性職能,使其不可能定位為單純的經濟中心;以天津或河北來統領區域發展,力不從心。

  第三,京津冀城市群的基礎設施尚未達到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沒有做到有效對接,客觀上加大了三地的交易成本。例如,河北省交通運輸發展水平與京津差距較大,其中高速公路密度僅為北京的1/2、天津的1/3,還有京昆、京台、京秦、密涿、唐廊等省際“斷頭路”。

  第四,京津冀城市群公共資源配置差異較大。城市的發展取決於資源聚集的情況。中國在過去的城市化發展進程中,主要通過行政方式配置資源,行政層級高的城市,獲得的資源越多,發展越快。但這也帶來了不同城市間巨大的資源差異;有企業為了讓北京籍員工到河北工作,開出了工資翻番的優厚條件,重要原因就在於兩地公共資源差距。這局面不改觀,今後有可能面臨“產走人不走”的格局,成為一種“半一體化”。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