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消費結構升級是新型城鎮化的基本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14-06-19 08:54:23  


隨著溫飽型小康的實現,城鎮化成為推進中國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一個主要機制。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訊/2000年以後,隨著溫飽型小康的實現,城鎮化成為推進中國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一個主要機制。中共十八大報告,將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並列為實現全面小康的主要經濟社會載體,強調“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也是推進城鎮化建設的根本目的。

  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三層含義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文章稱,從已有文獻看,“城鎮化”的界定主要從人口角度展開,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指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過程。主要表現為各城鎮的居住人口增加和城鎮數量的增加,通常用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城鎮化率。二是指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減少的過程。主要表現是,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人口減少的同時,從事工業、服務業等非農產業生產活動中的人口增加。三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間上的聚集。主要表現是,在某些特定地理空間內從事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的人口數量的增加。這些界定雖然能夠從一國總人口從事生產和生活的空間特點上界定城鎮化的內涵,度量該國的人口城鎮化程度,但也存在著諸多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的問題。

  中國的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核心。其中的“人”,不論是以人口在城鄉之間的轉移、戶籍制度差別和在產業中的就業狀況等來界定,還是以人口聚集程度、收入水平高低等來界定都有失偏頗。從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角度看和城鄉居民的全面發展角度看,應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從“吃、穿、用”向“住、行、學”升級為基本內涵,相關政策也應以此為基本取向做出安排。如果說溫飽型小康主要解決了城鄉居民的“吃、穿、用”需求的話,那麼,解決城鄉居民在“住、行、學”方面的需求,就是實現全面小康在消費結構升級方面的主要內容。

  新型城鎮化的“新”在哪里?與西方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過程相比,中國的城鎮化之“新”有三層含義:第一,它以滿足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從“吃、穿、用”向“住、行、學”升級為基本導向,因此,這種城鎮化體現了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根本要求,是真真切切的民生工程。第二,它是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帶有明顯主動推進的戰略性舉措,因此,這種城鎮化體現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是一種建立在認識世界基礎上的改造世界的工程。第三,它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中展開,不僅是一個資源按照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重新配置的大調整過程,而且是一個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決定性意義的系統工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