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志軍訪台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

http://www.CRNTT.com   2014-06-26 09:04:09  


 
  第二次“張王會”所達成的六項共識,顯示了幾個特點:一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不會因為“太陽花學運”的干擾而停滯,而是繼續堅持和推進,並繼續進行“ECFA”的後續性協商,但也研究從學運中發現的新問題,使兩岸協議的成果能夠更廣泛地惠及兩岸民眾尤其是基層民眾。這是大陸地區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創造的“遇到紅燈繞道走”務實靈活方式,在兩岸關係事務的運用。二是以繼續向台灣同胞“讓利送禮”的實際行動,如對海峽兩會互設的辦事機構的“探視權”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大陸旅客在台灣中轉,擴大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兩岸媒體常駐採訪等,消除部分台灣同胞因學運的發生而擔心大陸“停止讓利”的憂慮,當然也是反駁個別大陸人員的短視主張。

  而在“最低綱領”方面,張志軍則是要籍著訪問台灣的機會,遵循中共“走群眾路線”及調查研究的傳統作風,“往下紮根向下沉”,瞭解基層民眾尤其是“三中一青”--中南部、中低收入階層、中小企業,及青少年的真實心態,為北京對台工作進一步完善具體政策措施收集和提供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實現習近平在“習宋會”的談話中所體現的要將兩岸人民的關係,提升至“兩岸一家親”的高度,並從這一理念出發,將心比心,以誠對待,積極創造條件,擴大兩岸社會各界各階層民眾的接觸面,面對面溝通,心與心交流,不斷增進理解,拉近心理距離。將工作做得更全面,更具體,更深入,更細緻,尤其是針對目前的新變化,深入瞭解台灣民眾尤其是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照顧弱勢群體,使更多台灣民眾在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受益。而且,還要針對台灣部分青少年對歷史及現實認識的模糊偏差情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促進兩岸青少年的多來往、多交流,使他們能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趨勢,以後能夠擔當起開拓兩岸關係前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