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早社論:大陸對台展現政治自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7 08:58:26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今年3月國民黨為打破民進黨持續杯葛的僵局,強行在立法院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審查,激發了大學生與社會人士群起占領立法院,形成所謂的“太陽花學運”等具有相當民意基礎、反對服貿協議所代表的兩岸深化經貿關係的社會運動。占領立法院行動僵持近一個月,最後以警察強迫驅離收場。民意的反彈迫使馬英九政府推遲簽署服貿協議,也讓大陸意識到在經貿上一味讓利,反或遭遇反效果。張志軍此次訪台,行程重點擺在聆聽民意,政治意味濃於經貿合作,也反映了北京對台工作出現了調整。

  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並納入人道探視職能,其政治意涵不容輕視;其實際作用,無異於在政治上互相開放,讓對方的准公權力進入己方治區運作;人道探視職能,幾乎近於領事事務。對於台灣來說,這個政治發展符合其兩岸對等的一貫主張。這也是王郁琦今年2月首次訪問大陸時,所希望達致卻落空的目標。經歷了太陽花學運衝擊的洗禮,大陸這回採取靈活身段予以讓步,不但在現實上有利於為日後兩岸正式的政治談判鋪路,更展現了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自信心。

  這也可以從美國對大陸在兩岸關係積極進取的作為,所做出的公開反應得到間接的印證。美國對大陸政治攻勢可能進一步拉攏台灣,顯然感到高度的不安。被視為2016年美國總統熱門候選人的前國務卿希拉莉,日前在一專訪中警告,台灣必須權衡對大陸的開放程度,否則將失去經濟獨立,進而影響台灣的政治自主性。關鍵在於,台灣無法不同大陸打交道。在北京自信地伸出胡蘿蔔,就台灣要求政治對等的訴求正面回應之際,自詡比大陸擁有更自由開放體制的台灣,只能凝聚朝野共識,最大程度地為維護自身的主體性迎接這波攻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