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著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7-02 09:21:32  


 
  三、結構調整取得進展,積極因素增多

  文章認為,階段的轉換表面上看是增長速度的換擋與調整,但本質則是增長動力的轉換與接續。中國經濟能否在一個新的增長平台上良好運行,規模與質量、速度與效益的關係達到一種新的平衡,關鍵在於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和著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年初以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局部風險開始顯露的同時,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表現為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高,就業狀況不斷改善。供給結構調整將對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一定支撐,這些積極變化標誌著中國經濟正在向新的增長平台平穩過渡。

  首先,服務業保持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均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比第二產業增幅高0.5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9%,高於第二產業4.1個百分點。服務業接替製造業,成為經濟運行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和新的增長動力,說明中國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重大變化。4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8%,比上月提升0.3個百分點。其中,郵政業、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及公共設施管理業、倉儲業和航空運輸業位於6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企業業務量增長明顯。年初以來,剔除房地產和部分基礎設施之後的服務業投資增速明顯高於投資平均增速。其中,信息軟件、金融、商務、科技研發、文體等現代服務業投資增長強勁。在城鎮化水平提高、居民消費升級、製造業轉型發展的背景下,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需求擴張潛力巨大,服務業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

  其次,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2013年,最終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下降5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的貢獻率則上升7.3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程度明顯提高。今年以來,出口、投資增幅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消費實際增速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

  第三,就業對經濟增速下降的適應性提高。隨著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出現減少,新增就業壓力亦相應趨緩;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和服務業比重上升,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吸納能力提高。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一個百分點需要980億的名義增加值,到2013年,增加到接近5300億,是前者的5.4倍;2013年的經濟增量相當於2000年經濟總量的42%。同時,每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第二產業容納的就業量約為1058人,第三產業為1348人,後者超過前者約30%。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7%,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310萬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個百分點帶動城鎮新增就業170萬人。如不考慮產業結構變化,僅就經濟增長與就業的關係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只要達到7%,按現有統計口徑就可以完成今年城鎮新增就業的預期目標。

  第四,製造業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面對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和傳統市場萎縮,不少企業積極探索“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等多種措施,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今年前三個月,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製造業企業利潤增長13.9%,超出工業企業平均水平3.8個百分點。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2.3%,汽車製造業增長29.8%,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28.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6.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1.5%。隨著簡政放權、小微企業減稅、工商登記等重點領域改革的推進,新註冊企業快速增長,企業創新、創業活力增強。

  第五,城鄉居民收入增幅提高,收入差距縮小。近年來,糧食連年豐收,農產品價格溫和上漲,農民工外出務工人數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高於城鎮,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達到10.1%和7.2%,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下降到1 : 2.5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