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韓自貿區的特別期待

http://www.CRNTT.com   2014-07-06 09:56:34  


中韓自貿區一旦建成,預計中國的GDP將增長1%至2%,韓國增長2%至3%,屆時中韓有望形成一個人口高達13.5億、GDP高達11萬億美元的共同市場。
  中評社北京7月6日訊/由於是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專程對單個國家的國事訪問,習近平的韓國之行不僅被外界賦予了特別的地緣政治意義,而且媒體普遍認為會對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簽署起到助推作用。由於隨後將在韓國展開中韓FTA的第十二論談判,兩國自貿協定極有可能在年底落地。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文章稱,借助於緊密相連的地理優勢和兩國產業的互補優勢,尤其中國向韓國提供的勞動力低成本的投資空間,兩國建交22年來的貿易額年均保持了20%以上的驚人增速,雙邊貿易總額淨增長50餘倍。去年,中韓貿易額首次突破2700億美元,中國已成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第一大出口和進口市場。中韓地緣政治關係乾淨與簡單,而兩國文化交流融合度超過所有亞洲國家,中國需要來自韓國的工業品和終端產品,韓國對來自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中間產品也存在巨大的需求。兩國經貿關係有著再上一個台階的厚實基礎與強大引擎。

  從2012年5月至今,中韓就雙邊FTA先後經歷了十一輪談判,已就廢除關稅的產品比例和進口額比例初步達成共識,並在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技術性貿易壁壘、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環境等廣泛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從目前來看,中韓雙方都希望在今年年底結束自貿協定的談判。而中韓自貿區一旦建成,預計中國的GDP將增長1%至2%,韓國增長2%至3%,屆時中韓有望形成一個人口高達13.5億、GDP高達11萬億美元的共同市場。

  文章分析,與中韓FTA談判幾乎同時啟動的是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形成這種重複叠加的特殊場景,完全是因為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進程受阻。從三國提出構建多邊FTA,到正式啟動談判,經過了長達10年的預熱,而從邁開談判步伐至今的3年,三國僅有四輪談判,除了簽署《中日韓投資協定》官方文件外,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方面鮮見任何實質性進展。

  除了三國在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競爭力、對外開放程度和關稅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外,日本是掣肘中日韓FTA的最主要因素。傳統上,日本對於它的東亞經濟雁陣結構情有獨鐘,這種結構設想的是日本主導,韓國靠後,中國更為靠後。然而,韓國產業迅速升級從而在高科技、電子領域所凸顯的優勢已將日本甩在了後面;中國市場的擴容力量以及GDP體量的趕超也讓日本倍感失落。邊緣化之下,日本推動三國自貿區談判的意願下降。

  更為關鍵的是,日本去年正式參加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的談判。作為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重要步伐,TPP已吸引了新加坡、澳大利亞、秘魯和越南等11國參與,而且諸國已正式簽署了TPP協議。雖然TPP嚴格意義上是一種多邊貿易安排,但仰著美國鼻息過日子的日本卻將其視為可加固日美同盟關係從而在亞洲抗衡中國的又一個砝碼,而且TPP本身就有“制衡中國”的企圖。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