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宏觀調控政策將知難而進

http://www.CRNTT.com   2014-08-08 08:38:59  


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最新定調向企業等市場微觀主體傳遞了重要信號。
  中評社北京8月8日訊/據報道,習近平總書記7月29日主持政治局會議研究宏觀經濟形勢。會上所傳遞的信息對理解中國宏觀調控政策走勢無疑具有權威意義。

  上海證券報發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文章表示,不同尋常的是,上月習近平總書記還另外兩次主持經濟形勢座談會:一次是7月29日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另一次是7月8日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並展開討論交流。征諸公開報道,中國最高領導人一個月內三次主持會議研討宏觀經濟形勢實屬罕見。

  經濟調整深化期面臨新情況

  文章分析,一個基本背景是,在改革推進與調整深化的形勢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在取得預期成效同時也面臨新矛盾與新困難,並引發不同意見探討交流。中國決策層可能認為,目前尤其需要對宏觀經濟形勢進行動態評估、謀劃對策、凝聚共識,引領市場主體主動調整,保證國民經濟穩中有進與整體改革調整有序推進。

  應該看到,處於調整深化期的中國經濟目前面臨多方面的新情況。一是經濟增速放緩與產能過剩壓力。雖然政府多方實施穩增長政策,中國國內經濟增速仍連續九個季度在7.5%上下較低位水平。早先過度擴張行業消化過剩產能調減增速,前期特別繁榮的資源性省區城市面臨年均高增長掉頭向下的斷崖式回落的考驗。

  二是部分行業和地區面臨資產負債表存量調整張力。早先貨幣擴張和負利率環境助推負債和杠杆率超常增長,調整階段所有齒輪反向轉動派生痛苦的去杠杆化過程。雖然中國近年貨幣增速維持在13%上下,廣義融資增速更高一些,相對7.5%經濟增長並不算緊,然而在減杠杆過程中房地產業銷量收縮和價格走低,一些地方和機構面臨償債困難。

  三是改革調整深化帶來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角力。簡政放權使行政部門幹預經濟的空間逐步收窄,金融與國企等改革使原先壟斷部門尋租模式受到挑戰。動真格改革觸動既得利益奶酪,自然會伴隨利益之間的角力博弈。

  流量與存量調整叠加,短期與長期因素交織,塑造了中國現階段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並在宏觀調控政策方面呈現兩種視角觀點探討的格局。

  一種觀點強調經濟調整的必要性,認為目前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特點,與潛在經濟增速趨勢性回落、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後遺症等過程相聯繫,是宏觀失衡調整規律發生作用的結果,短期宏觀調控政策可以並應當積極穩增長以力爭使經濟平順過渡。同時,不應也無法回避早先遺留的失衡問題,應繼續堅持調整取向,借助市場出清機制,調節失衡,重建市場財經紀律並硬化預算約束預期,為再造新一輪自主景氣增長與推進全面深改創造條件。

  另一種觀點強調經濟增速的重要性,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已出現連續兩年多下行趨勢,經濟增長處於准通縮狀態或面臨嚴重通縮風險,因而宏觀調控政策亟待朝寬鬆和刺激方向調整。這類觀點有的呼籲把目前穩增長政策推向刺激方向,有的主張應加大刺激力度即從所謂“微刺激”向“中刺激”甚至“強刺激”方向轉變,有的建議把穩健貨幣政策方針改為“適度靈活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