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利率與經濟增長的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4-08-11 09:18:06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訊/宏觀平衡是經濟政策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標,經典意義上的宏觀平衡主要是追求經濟發展、充分就業、低通脹和國際收支平衡。

  上海證券報發表歌斐諾寶(上海)資產管理公司研究員吳啟芸文章表示,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國際收支和就業相對考量較少,宏觀政策更多的是在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中尋找平衡。但是現在中國整體上正處於經濟周期的調整階段,過去十幾年所形成的重化工和房地產周期面臨調整,這導致大量商品尤其是大量的工業品是過剩的,因而通貨膨脹尤其是以PPI衡量的通貨膨脹長期處於負增長狀態,故而宏觀政策目標中通貨膨脹的分量就下降了。相對而言,利率水平顯得越來越重要,高利率阻礙了經濟轉型,阻礙了資源的合理配置,阻礙了資本市場的有效發展。因而,利率調整越發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

  通常在貨幣自由流動的情況下,貨幣利率由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來決定,當貨幣供給增加時,利率下降,反之上升。但在產能大量過剩的經濟轉型期,大量的無效投資(包括基建、地產、煤炭、鋼鐵、化工等)投入大卻不斷虧損,需要不斷加速投入貨幣才能維持運轉。由於這些行業大多經濟效益低下,有些已經資不抵債,所以要想獲得資金支持必須大幅提高利率,這樣就推升了社會整體的利率水平。只要這些無效投資繼續存在,整體利率水平很難下降,這是當前高利率存在的經濟基礎。

  文章認為,現在的利率水平主要跟實體經濟中的無效投資量(或說低效的落後產能)相關。無效投資擴張,利率就上升;無效投資收縮,利率就下降。比如去年政策從三季度開始保增長,而保增長主要是拉基建投資,宏觀數據上可以看到去年三季度投資加快,接踵而來的就是利率開始攀升,尤其是到了去年第四季度,十年期國債利率達到了驚人的4.6%。相反到了今年上半年,政策逐漸壓制無效投資,努力地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去年的20%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7%,與之相對應的是利率也在逐漸下行,十年期國債利率從年初的4.6%降到了6月份的4%。

  但是從5月份開始,國家考慮到經濟增速下降過快,穩增長政策又重新出台,基建投資增速因而明顯加快。政策在這樣調整後,經濟確實從今年前幾個月快速下滑的趨勢中企穩,但是利率卻也隨之快速上升。同樣以十年期國債利率參考,該數據從6月底開始從4%上升到了7月份的4.3%。而從貨幣供給角度看,6月份無論是M2增速還是社會融資總量增速都大幅上升,但是利率卻不降反升,說明目前利率與貨幣供給關係不大,更多的是與無效投資增速相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