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從觀察變幹預:美國南海政策緣何越來越強硬

http://www.CRNTT.com   2014-08-11 10:41:42  


 
  美國的南海政策緣何從“觀察”變為“幹預”

  縱觀美國冷戰結束以來的南海政策,可以發現,當美國認為自己的航行自由沒有受到威脅時,它對領土歸屬問題並不關心,只要有領土要求的各方能夠用和平方式解決領土糾紛即可;而當它感到中國九段線的“模糊性”可能使南海成為中國的領海,或至少中國在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內限制美國艦只的活動,美國就開始擔心它將在南海失去“航行自由”,特別是當美國正在把其戰略重心從中東轉移到亞太地區,並把其海軍兵力更加集中部署於亞太地區之時。

  許多中美分析者把南海問題僅僅歸結為“第三方因素”在中美關係中的負面作用,但這種看法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即在美國看來,國際航行自由是美國生命攸關的利益,借用中國的概念就是“核心利益”。因此當南海主權問題與在美國眼中的南海航行自由問題叠加在一起時,它就不再僅僅是一個“第三方因素”,而成為一個直接關係到美國核心利益的問題。

  除了對航行自由的擔憂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促使美國的南海政策在2010年發生轉變。

  第一,南海的戰略重要性日益上升。如今,全球人口和經濟中心已經從歐洲轉移到了亞太地區,而在這一地區人口中心之間的空間絕大部分是海洋。南海尤其具有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它承擔著全球大約50%的噸位的海上運輸,並把東南亞國家同西太平洋連接在一起,成為全球海運通道的咽喉要道。

  第二,海上航行自由對於美國追求其全球戰略來說具有極端的重要性。2007年,美國海軍提出了一個新的海洋戰略——《21世紀海權合作戰略》。該戰略認識到,一個相互聯繫的全球經濟體系有賴於海上公共領域之間的行動自由。美國必須通過把海上兵力集中在某些地區和前沿部署,來防止和威懾衝突與戰爭,保障海上聯絡和商業航行的暢通。

  2010年,美國海軍又提出了一份報告——《2010年海軍行動概念:執行海上戰略》。這份報告包含一個海上基地的概念。同時指出,對海上基地的挑戰可能來自沿海國家,它們基於對自身環境、保護區、移民、衛生、安全、習慣法或海上治安的擔憂,頒布對航行自由的限制。一旦得到指示,美國海軍將根據國際法,挑戰任何超越海洋國家合法權威的限制。[12]這里的要點顯然是美國在其他國家專屬經濟區內的“航行自由”。2011年,美國海軍軍法署署長詹姆斯?霍克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批評一些國家過分的海洋要求,特別是出於安全或環境的考慮,把專屬經濟區當作領海,想要禁止軍事活動、演習和行動。他表示,美國將繼續挑戰這些過分要求。顯然,美國探測船在南海中國專屬經濟區內的遭遇,引起了美國的警覺,被它看作是美國未來可能遇到海洋准入問題或海洋活動受到限制的先兆,因此美國需要採取預先防範。

  第三,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2012年,美國國防部部長表示已制定了一個五年規劃和執行新的“再平衡”戰略的具體藍圖。根據這些規劃,到2020年,美國將把其海軍兵力的60%部署在太平洋地區。美國已經改變了其亞太防務部署,使兵力更加接近於亞太海洋運輸線。同時,對其太平洋艦隊的海面艦只進行了升級,在關島部署了洛杉磯級潛艇,並把一些艦只從大西洋(600558,股吧)調到太平洋,還計劃把一些戰艦永久性地停靠在新加坡。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使得在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對於美國來說變得尤為重要。

  第四,在亞太地區加強同傳統盟國的關係,並建立新的夥伴關係。美國“再平衡”戰略的重點是加強與其亞洲傳統盟國的關係,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同時謀求發展新的夥伴關係,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和緬甸。在這些國家中,菲律賓和越南是同中國在南海有領土爭端的國家。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偏袒菲律賓和越南,是與其執行“再平衡”戰略相一致的。對美國來說,在南海問題上同東盟國家站在一起,可以得到它們對美國在東南亞地區地位的肯定。同時,也可以帶給東南亞國家一個信息——“美國回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