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周末分享:世上最能“領略”的人最幸福

http://www.CRNTT.com   2014-12-12 12:32:27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一個詩人不僅要創造作品,還要創造能欣賞那種作品的趣味。”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是因為,看到同樣的東西,不同的人在內心引起、形成的反應是不一樣的。這在文學或藝術欣賞中尤其明顯。較有水平的欣賞者,對作品的理解,還應該是一種再創造。詩人該是對文學或藝術較有感受力的群體,因而華茲華斯會提出對欣賞對象的“再創造”一說。這種“再創造”便是一種趣味。結合朱熹的詩,我們不難理解,這種創造出來的欣賞趣味,便是“源頭活水”。

  提到“靜趣”,朱先生情不自禁地隨意舉了一些古詩中的例子。“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魚兒在水中游動,戲耍蓮葉,能將此情此景捕捉,讀到趣味並寫下分享,這需要相當的靜心、悠閑與感受力、創造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靜景美好淡然,動景也隨之清雅,心境自然平和、明亮如鏡。“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遠離塵世的煩囂,有柴門,聽著蟬鳴。落日,孤煙,略帶滄桑,黃昏之趣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能在此等境況,用心感受並捕捉生活的味與趣,若非天生有文人、藝術家的特性,如何得之?若不能如此,試問,漫漫人生路,何以解憂、解困、解悶……?

  靜趣之“靜”,說到底,實為“心之靜”,即朱光潛所說的“心界的空靈”。只有心能靜,才有美景能生長,才有生趣能添彩……

  原標題:樂享“靜趣”:世上最能“領略”的人最幸福
 
  文/嚴詩喆 2014-12-09 15:53 來源:騰訊儒學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