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黃宗昊語中評:馬來西亞案 台灣展現理性

http://www.CRNTT.com   2016-05-02 00:03:25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宗昊。(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記者 徐夢溪)繼肯尼亞之後,馬來西亞又在 4月30日遣送32名台灣詐騙嫌犯到大陸。據悉,日前大陸公安機關發現在馬來西亞境內藏匿著一窩電信詐騙犯團夥,針對大陸民眾實施詐騙。在大陸和馬來西亞警方聯手破獲該團夥後,4月15日馬來西亞先遣送其中20名台籍嫌疑犯回台灣。大陸方面為維護受害人合法權益,要求馬來西亞將剩餘的97名犯罪嫌疑人遣返回中國大陸,其中就包括32名台灣的犯罪嫌疑人。

  中評社就此採訪了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宗昊。他表示,相比於肯尼亞案,在馬來西亞案中,島內批評大陸蠻橫、台灣當局無能的聲浪小很多,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由此可看出,台灣人民對於是非善惡仍有公論,不會完全被“反中”的情緒和言論所操弄,這可作為兩岸交流互動的理性基礎。

  黃宗昊分析說,出現以上差異的原因在於,台灣島內有兩種情緒的影響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兩種情緒分別是,第一,台灣民眾從台灣本位的角度思考,深怕台灣人在大陸受審時受到不公待遇。第二,台灣民眾厭惡詐騙犯,很多人對大陸民眾受騙感同身受。“肯尼亞案發生時,第一種情緒在島內佔據主導。”

  針對馬來西亞案中台灣民眾的情緒變化,黃宗昊指出,可能有鑒於媒體的批評壓力,台灣司法部門對馬來西亞爭取甚力,所以初期有20名台灣嫌犯先被遣送回台。但這些嫌犯回台後,由於台灣司法部門未充分掌握犯罪證據,證據主要還在大陸公安處,所以只能暫時將嫌犯釋放。這些嫌犯在釋放後高調地大放厥詞、花天酒地,引起台灣民眾極大反感。所以事件的後續發展,當馬來西亞將剩下32名台灣嫌犯遣返大陸時,台灣人民就更為就事論事,逐漸改由第二種情緒主導,對大陸的作為沒有過多批評。

  通過觀察此次島內輿論變化,黃宗昊認為,台灣人民對於是非善惡仍有公論,沒有完全被“反中”情緒和言論所操弄,這可望對未來的兩岸交流互動提供更多的理性基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