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口老齡化對消費有正向拉動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16-05-09 07:40:58  


人口結構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對社會總消費也會產生較大影響。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按照聯合國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即是老齡化社會。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44億人,占總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萬人的速度在增加。數據表明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另據有關部門預計,到2053年,中國的老齡人口將達到峰值4.87億,約占總人口的35%。這意味著每三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齡化將對中國發展帶來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上海證券報發表特約撰稿人梁達文章表示,人口結構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對社會總消費也會產生較大影響。老年人的消費觀念、習慣、偏好以及消費能力和方式將改變社會消費結構,形成潛在消費市場。老齡化社會催生的“銀發經濟”不僅有助於解決現實的民生問題,還有可能成為調結構促增長的新亮點,並蘊藏著新的產業機會,有助於中國經濟的優化和轉型。

  
  中國人口老齡化特征較為明顯

  文章分析,1. 老年人口規模不斷擴大

  聯合國關於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是,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2000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7%,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2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4.3%,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9.4%。截至2015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4386萬人,比上年淨增加631萬人,比2001年增加5324萬人,年均增加354.93萬人。目前中國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是歐盟同年齡總人口的1.4倍。

  2. 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提高

  2015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0.5%,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比2001年提高3.4個百分點。據聯合國預測,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在2032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中國60歲以上和65歲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歲以上人口占比從10%到20%,65歲以上人口占比從7%到14%)所需時間分別僅為26年和25年,而美國分別為78年和70年,俄羅斯分別為51年和49年,就連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的日本也略慢於中國,分別為29年和25年。

  3。人口高齡化趨勢明顯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壽命不斷延長。1982至1990年,中國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5%,大於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10年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為4.1%,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據國家統計局人口抽樣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規模占總人口比重為1.87%。據預測,到2025年前後,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4%左右,進入到深度老齡化社會。也就是說,從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算起,中國僅用2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齡化路程。

  4。老年人口撫養比上升

  撫養比又稱撫養系數,是指在總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對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撫養比的高低,反映勞動力撫養負擔的輕重。2014年末,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撫養60歲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撫養系數為13.7%,比上年增加0.6個百分點,比2001年提高3.6個百分點。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

  文章指出,作為人口結構變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齡化,不僅是影響消費市場的決定因素,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因素,還會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影響各要素市場。從理論上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新常態的影響是多方面、多途徑的,這些影響構成一個非常複雜的關係結構。人口結構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快,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對社會總體消費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1。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主要從供給方面來改變勞動力供給的格局變化,並帶來勞動力資源短缺、勞動力老化等問題,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的可持續增長;同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隊伍的大齡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技術的更新與進步。從需求方面來看,人口老齡化將可能導致未來消費需求乏力,從而影響經濟增長活力尤其是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

  2。人口老齡化可帶動老齡產業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在影響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的同時,還將帶來消費結構的變化。眾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費與年輕人完全不同,他們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一定的特殊需要,這決定了將會相應帶動相關老年產業發展,被稱之為“銀發產業”。

  “銀發產業”涉及滿足老年群體特殊需求的生產、經營、服務等方面的二、三產業,一是健康產業將得到發展。包括養生、飲食、運動、保健等相關服務;二是養老服務產業會大量增加。各種專業的、社會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養老服務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產品的開發。養老產品和服務幾乎覆蓋所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這些都是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3。人口老齡化對消費需求產生一定的抑制效應

  主要表現在人口老齡化直接改變消費需求的水平和結構。一方面由於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勞動人口,這將對消費需求產生一定的抑制效應;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醫療保障及護理服務的主要消費群體,將提升和改變商品消費的水平與結構,這種消費需求指向必然促使中國重新調整產業結構,向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福利服務業等老年需求產業方向協調運轉,引起資本與勞動在全社會範圍內重新配置,促進中國服務業和老齡產業的發展。

  4。人口老齡化倒逼經濟結構調整,將進一步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勞動適齡人口減少,間接推高了勞動力成本,反過來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在農業領域推動加快農業良種培育和機械化進程,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加速,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在二、三產業領域,推動由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轉向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整體上看,將進一步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齡化將帶來結構性勞動力短缺和競爭力弱化問題

  在人口老齡化的推動下,中國勞動力資源開始減少。與2013年相比,2015年勞動年齡人口(15至59歲)的絕對數減少了858萬人,所占總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間降低了1.3個百分點。人口結構的變化形成了對勞動力供給的約束,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優勢已出現明顯逆轉,抑制了企業擴大再生產和技術研發能力。對外貿易傳統的成本與價格優勢逐漸弱化,部分出口產品市場份額被周邊低成本國家侵蝕。

  6。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將對中國未來養老保障提出更加嚴峻的挑戰。根據全國老齡委的相關研究報告,2011至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增加160.7%,勞動年齡人口減少24.2%,老年撫養比由19.7%上升到67.8%,養老負擔增加2.4倍。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的擴大、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養老金支出壓力不斷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齡化,將導致中國的疾病經濟負擔和醫療服務需求急劇增加,帶來巨大的醫療費用壓力,這將給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帶來巨大衝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