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張亞中論國民黨路線國共關係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6-06-05 00:14:00  


 
  1994年起李登輝的態度改變了,或者可以說是他開始露出真正的面目了。1994年6月在由陸委會公佈的《兩岸關係說明書》中,正式地將“一個中國”從原來就是“中華民國”,異化為“一個中國是指歷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緣上的中國。”(第15頁)

  1999年5月,蔡英文、林碧炤(即將在520後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張榮豐等共同參與由“國安局”完成的“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地位”報告,其結論是:必須將兩岸定位為“國家對國家”的關係,才能走出中共“一個中國”的框架。

  1999年7月,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稱兩岸是“特殊國與國”的關係。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指的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是相互“主權獨立的國家”,唯一的特殊關係就是“歷史、地理、文化、血緣”,而沒有其它法律上的必然關係,即“一族兩國”論。

  2008年馬英九執政八年以來,兩岸關係的確有長足的進展,特別是在兩岸經貿交流與人員觀光訪問上交往頻繁,但是在兩件事情上,他卻不自覺地深化了“獨台”的論述。

  第一件事是歷史教科書。馬政府上台以後,在陳水扁所留下的歷史教科書課綱事上,僅有若干“撥亂”的行為,而沒有達到“反正”的目的,馬英九未能改變教科書將兩岸書寫為“一邊一史”的史觀結構。

  第二件事在於馬英九政府八年以來,對於兩岸政治定位的表述方式已經發生改變。2008年選舉以前,馬英九的政見還包括推動兩岸和平協議、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但是到了2009年中期,態度卻開始轉變了,“‘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未來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這些已經是“獨台”的言詞經常出現在馬政府團隊的口中。八年以來,“先經後政”的政策事實上卻是“只經不政”。馬英九已經絕口不再提兩岸要政治協商、簽署和平協議事,也不再提“謀求國家統一”,而是以“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為其立場。另外,國民黨在馬英九八年執政期間,也不再提“我是中國人”這個語彙,而是以“我是中華民族一份子”做為同義詞。這八年以來,較之以往,“台灣”與“中國”更成為兩個不同的“異己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