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專論:應以理性的心態看待印度崛起

http://www.CRNTT.com   2016-07-09 00:04:47  


 
  中國學者之所以不看好這個國家的發展前景,是因為印度在中國學者的心目中是典型的“一盤散沙”。印度民主體制決定了,印度政府不可能制定長期的發展規劃,而印度基礎設施的落後,則可能會使印度的現代化進程嚴重受阻。現在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制,基礎設施建設非常困難,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使得印度根本無法建立真正平等的民主社會。坦率地說,這些觀點都一定的道理。印度政治家在制定印度發展計劃的時候,已經充分考慮到印度的國情,他們正小心翼翼地避開印度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所面臨的障礙,為印度經濟的騰飛另辟蹊徑。

  現在印度政府之所以雄心勃勃,決定利用互聯網絡發展現代的工業和信息化產業,是因為印度政府已經意識到,在土地私有化條件下,要想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依靠大規模的投資提高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幾乎是不可能的。和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比,印度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首先,印度不是依靠大規模政府投資促進經濟的發展,而是依靠現代新型產業特別是互聯網絡軟件產業發展帶動經濟增長;其次,印度政府採取的是一種最低限度保護人權的措施,只要不出現大規模侵犯人權的事件,那麼,印度政府對經濟的發展不會採取幹預政策。正是這種對市場經濟積極不作為的政策,使得進度充滿了創業的機會。現在印度社會結構非常完善,大量中產階級不僅是印度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同時也是印度社會體制改造的主力軍。印度中產階級充分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他們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千方百計地幫助中下層居民。正是這種知識分子的高度自覺性和責任感,使得印度處處呈現出勃勃生機。可以這樣說,印度不是政府投資拉動經濟,而是市場消費拉動經濟。印度不是依靠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的增長,而是通過跨越式的發展,繞過基礎設施落後形成的各種障礙。

  其次,印度經濟結構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經濟結構。印度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是依靠出口貿易帶動經濟的發展,相反地,印度致力於社區建設,通過改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促進整個國家健康發展。可以這樣說,印度不是一個外向型的國家,印度也不是一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系,印度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印度對於國際經濟危機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雖然印度張開懷抱吸引世界各國的投資者,但是,只要了解印度政府制定的投資清單人們就會發現,印度在吸引外資過程中採取的是一種非常謹慎的策略。印度不會允許那些破壞自然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企業在印度從事生產活動,因為印度在這方面有過慘痛的教訓;印度也不會允許那些可能衝擊本國工業企業的投資者在印度設立企業,同印度本國的企業開展激烈競爭。印度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國家,在保護本國經濟方面,印度採取了一系列政策。許多國家投資者之所以在印度折戟沉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競爭優勢,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們在當地具有非常明顯的競爭優勢。印度政府充分利用印度法律制度體系,包括土地私有制和勞動保護法律制度,切實保護印度本國企業和本國勞動者的利益。這樣的法律制度體系和經濟政策使得印度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外部性。印度不會為其他國家的殖民地。印度政府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在汲取歷史教訓基礎上發展本國經濟。眾所周知,印度在歷史上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為了發展工業體系,把印度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農業國家,現在印度已經意識到完善本國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因此,印度在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同時,清醒地意識到資本的侵略性,對於其他國家在印度設立的企業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這些企業衝擊本地企業,給地方經濟的發展帶來深重的災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