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蔡英文“去中華化”政策不可低估

http://www.CRNTT.com   2016-10-04 00:11:33  


 
  可預見,未來蔡英文可能充分利用島內人口結構漸變的機會(中華文化觀念深厚的老一代人逐步凋零),通過鼓勵東南亞移民“換血”、本土文化教育“再造血”等多種手段,逐步弱化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一方面,落實“文化台獨”政策,如通過提升台語(閩南語)地位、灌輸多元文化價值觀等各種手段,切斷台灣青年群體與大陸的文化臍帶,改變台灣老一代人與大陸密切相連的文化習慣,使其更多認同“台灣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動搖中華文化在台灣社會的主流地位。另一方面,通過實施“新南向政策”,努力發展與東南亞、南亞諸國的經濟社會關係。充分利用島內幾十萬“東盟-台灣族群”(東南亞裔新娘、本地人與東南亞裔後代)以及東南亞幾百萬華裔群體,通過吸引、鼓勵與中華文化關聯度很弱的東南亞移民進入台灣,逐步將台灣由大中華文明圈的有機組成部分改造為一個北連日本、南接東盟的海洋文明“島國”,實現與中華文化的分離。對此,我們必須應予以高度關注。

  蔡“去中華化”文化政策的影響與應對

  很多研究者都指出蔡當局“文化台獨”政策流毒深遠,如將進一步影響島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政治認同、為“台獨”型政黨涵養更大票倉,有助於民進黨長期執政,等等。在筆者看來,蔡當局以“去中華化”為目標的升級版“文化台獨”政策的主要危害在於:通過弱化台灣民眾的“文化中國”認同,固化島內“政治中國”認同的分離態勢,使其向不可逆轉方向發展。如果這種趨勢無法得到扭轉,未來兩岸將為整合付出極為高昂的代價。

  (一)“文化中國”認同與“政治中國”認同高度相關,應將維護“文化中國”認同提升至戰略高度

  “中國認同”則有其自身特殊性。從政治層面而言,“國家”一般指“民族國家”,基本構成為三要素:領土、人民和政權,是一個明確的政治地理概念。而對於傳統中國而言,“中國”更多是一個文明的概念,並非一個具有明確疆界的政治地理概念。傳統意義上“中國”並沒有主權國家的束縛,歷代王朝中央政府所控制的空間邊界都不完全相同,但其對所謂“正統”、“正朔”傳承具有強烈使命感。因此可以將“中國”視為一個相當穩定的“文化共同體”。相關研究還發現,佩里·安德森將“民族國家”定位為“想像共同體”、認為“民族國家認同”是現代化過程產物,並不符合華人社會的實際狀況。“中國認同”概念並非現代化過程中的“傳統的發明”,而是“文化共同體”所具備的一種集體無意識。它容易被地方認同所鈍化,但只要保留自發性秩序,一旦受到強烈外界刺激,便能被重新啟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