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劉國深:用更大的智慧處理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6-11-26 00:05:46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兼院長劉國深昨日在“中華文化論壇”閉幕式上發表了題為“兩岸政治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道”的主題演講。(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 臧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兼院長劉國深昨日在“中華文化論壇”閉幕式上發表了題為“兩岸政治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道”的主題演講。他表示,我們要用更大的智慧來處理兩岸之間存在的問題,兩岸之間的差異也可能是一種美,是一種價值,我們應該辯證地來看待。面對台灣問題,今天的中國大陸可以有更大的自信和定力。他進一步說:“兩岸人民一定要有共同的生活,沒有共同的參與就沒有共同的認同。如果沒有共同的生活和共同的參與,所謂政治認同一定是蒼白無力的主觀期待。”他主張,“兩岸之間要學會彼此欣賞、珍惜、包容、肯定。創造中國政治現代化的新模式,台灣不能缺席”。

  劉國深表示,幾乎所有台灣的專家都說台灣所謂“去中國化”是不可能的事情。台灣至今仍然是“相當中國的地方”,仍然保留著經典的中華傳統文化。經過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國大陸有些地方已經不知如何組織好祭孔儀式了,但是台灣卻還保留著很好的傳統儀軌,例如台南孔廟的祭孔就很經典,看到細節後,我們會感動。我們不得不說,“台灣有些儀軌和禮儀保留得比大陸還傳統。”劉國深說,中華文化已是台灣社會穩定之錨,儘管政治很亂,但社會沒有崩潰。

  劉國深表示,兩岸文化一脈相承,不分你我。從我們的姓氏,我們的族譜,到我們中國人的為人處世哲學,處處洋溢著同樣的歷史文化底蘊。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承認中化傳統文化的共同性,但是,兩岸亞文化差異還是明顯存在了,兩岸亞文化差異最顯著、最困難的部分就在於政治文化層面上,包括具體的政治認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價值,都存在明顯的不同。

  劉國深提到,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懂得政治,人們的政治認知和政治情感源自特定的教化和日常生活,這方面的差異討論起來相對簡單;政治價值層面的問題討論起來就相對複雜許多,對於兩岸政治亞文化差異來說更加深刻。今天,權力鬥爭導致台灣內部的政治亞文化差異人為擴大,很多人走偏鋒,放大差異性,湮滅共同性。政權對立也導致海峽兩岸的政治亞文化走向異質化,在敵對的邏輯下,雙方曾經相互醜化,放大分歧。對於兩岸雙方來說,政治文化上一味地求異是危險的,但簡單地滅異也不足取。

  從政治認知差異來看,劉國深認為,當中國人的天下觀遇到了西方人的國家觀,中國人政治上就失語了,混亂了。例如,中國人對“國”的認知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的“國”曾經是天子腳下諸侯的封地,後來演化成閩南話裡“不同陣營、不同團隊”的意思,閩南話語境裡常聽到“你一國,我一國,我們不同國”,這裡是區別你我的意識。當然,有些政客也利用了語意上的差異。目前兩岸在“中國”、“祖國”等政治語匯的理解上還是有明顯不同,兩岸各自主張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實際上並不同兩個國家,而是同一國家的兩個不同國號而已?類似的問題還有台灣的民意調查,動不動就問受訪者:你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這樣的問法似是而非,邏輯上是有問題的,非常不負責任。就好比你問我是福建人還是廈門人,政治上這是一個陷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