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漢學家郭靜云:中原文化起源於長江流域

http://www.CRNTT.com   2017-04-20 00:08:17  


郭靜云(Olga Gorodetskaya),蘇聯國家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博士。(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新竹4月20日電(記者 黃文杰)來自俄羅斯已入“中華民國籍”的台灣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郭靜云19日下午受邀到新竹交通大學演講,題目是“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以大量考古資料,甚至氣候變遷佐證,中國最早文明誕生和世界古代文明一樣,位於北緯26°-32°間,即長江中游地區屈家嶺、石家河至盤龍城一脈相承,中原文化起源並非黃河流域。

  郭靜云(Olga Gorodetskaya),蘇聯國家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博士,她出版“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獲得大陸“2013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提名獎。

  演講一開始,郭靜云表示,自己也認同過去史料所說,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二里頭就是夏都,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是商王朝早期都邑,位於武漢附近的盤龍城不過是商人南土,不過後來跑去考古,直覺認為二里崗(湯商)又與殷墟(殷商都城遺址),呈現完全不同的型態。

  後來翻閱文獻,更認為商朝從成湯克夏到帝辛的時間超過七百年,沒有一個王室在一個地方繼續統治這麼久,世界從來沒有發生,經過考古資料證明,殷商王族應是史上最早南下、並占領中原的族群,同時,他們也建立了一個跨民族、跨國、跨文化,並以軍立權的大國。
 
  郭靜云演講不斷提到,文獻是從後代撰寫者的角度來敘述,如果一開始就只認定一種認識框架,然後只在這個框架中獲取史料、觀察思考,其結果只會自我強化這一框架,她認為應該不是一元歷史,夏商周也應該是多種文化的形成年代,和對集合文明的貢獻,好比稻作、青銅器、馬車。

  她先從稻作來看,稻作最早發明於澧陽平原,而江漢流域很早就出現古國,殷商是稻作的北端,“中原”文化的定義應該是稻米生產區,不過,西元前20世紀北冰洋的冰蓋融化造成,青銅器時代第一波氣候冷化,兩湖地區水位升高,漢水古國必須重修灌溉塘壩城牆,甚至遷城到海拔高一點地方,大禹治水故事,正好描述當時情況。

  郭靜云說,若看文獻,夏禹治水都認為是黃河氾濫成災,然而當時黃河水量很少,甚至乾旱,大禹治水是在長江流域,中國文明首先發生在中南地區,非黃河流域的“中原”。

  她說,“中原”的重心移至江漢,澧陽平原的開路先鋒造就了“漢水的蘇美爾”,屈家嶺走到盡頭,由湖北的古國城邦聯盟(以石家河為主)接續下去。

  郭靜云表示,長江中游、漢水流域的屈家嶺、石家河、盤龍城等古城邦在青銅時代,就已建構出“先楚文明”,多方面都優於黃河中下游、渭水一帶的文明,偃師商城等地不但不是當時的政治中央,反而可能是先楚的“北境”。

  她認為,西周王室其實也是殷商王室的分支,長期內部通婚,殷周革命不如說是一場政變,這種文明大變動,由北不斷往南戰爭,熟悉的堯舜禹湯傳說,應該也是經過“編輯”後的,其來源應該是“先楚文明”,只是後來被挪用了。

  郭靜云指出,以局部的考古發現來“證明”,很容易變成以考古來解釋傳世神話,而非史實,於是造成更多錯誤認識,她的研究是從多面向考古材料去找答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