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忠義:中韓深度公共外交應抓住四對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7-06-04 00:31:54  


張忠義(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 徐夢溪)由中國智庫察哈爾學會聯合濟州和平研究院共同舉辦的、以“中韓關係和公共外交:智庫的作用”為主題的濟州論壇分論壇6月2日舉行。察哈爾學會駐首爾辦公室主任、副秘書長張忠義表示,要推動兩國公共外交,就應集中力量做好對4個關係的準確認識和把握,分別是正確認識中美關係、韓美關係、中朝關係,以及正確認識中國和半島統一的關係。此外,智庫在交流中還應具有包容心和平常心。

  “薩德讓我們認清兩國關係的現實。”張忠義指出,中韓建交25年來,兩國關係日行千里,尤其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文化領域的交流,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從去年韓美決定部署薩德開始,兩國關係驟然變冷,中韓兩國國民都感覺“很受傷”,相互之間的好感度也隨之降低,都成了對方不喜歡的國家。薩德問題就像一個顯微鏡,一下子放大了兩國的分歧和矛盾,讓習慣了中韓之間天天好事不斷、日日節節攀升的人們不習慣了。

  在張忠義看來,兩國的差異一直都在,只不過在關係“大躍進”的時候,都沒有去正視或者說忽視了這些差異。他說,我們有著文化的共性,卻也有著意識形態的差異;我們地理相近,卻在價值共識上存在著距離;我們同在追求國家社會的發展繁榮,但政治體制和國家運營方式又是那樣不同。“不得不說,這期間兩國倒是都從客觀上真正做到了‘求同存異’,‘求’著兩國最大利益的‘同’,‘存’著內里深度的‘異’。”

  張忠義表示,從中韓建交25年的歷史來看,除了兩個當事國本身的利益訴求,外部因素對兩國關係的影響很大。兩國關係之所以在25年里之所以能夠發展得又快又好,離不開兩國能夠盡力排除或者減少外部干擾,集中於兩國的共同目標而鼎力合作。但隨著兩國各自的發展和地區以及周邊形勢的變化,外部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其中,中美關係、韓美關係、中朝關係、中國和半島統一的關係最為明顯。

  他強調,因此在推動兩國公共外交方面,從國際關係的角度,應集中力量做好對4個關係的準確認識和把握,並擁有兩個心,即包容心和平常心。

  其一,正確認識中美關係。

  張忠義認為,中國有很多人仍然抱著冷戰思維不放,以陣營觀念看待中美關係。在韓國也不遑多讓,很多國民,尤其是被認為或者說自認為是保守陣營的人們,認為中美仍然在對抗,必然會對抗,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陣營必會遏制中國的發展,作為美國的盟友,應該站在代表民主、自由和市場經濟的美國一邊,來對抗“紅色中國”。當中美關係一旦發生波動,不用逼迫,這些勢力和代表這些勢力的輿論會毫不猶豫地站在美國一邊。所以,儘管薩德並不能保障韓國全境的安全,韓國保守勢力仍然積極支持部署,就不難理解了。但我們應該通過公共外交,讓這部分人認識到,冷戰思維已經不適合當今時代的發展,陣營觀念已經落後於世界的變化,中美兩國的共識會越來越大於分歧,合作越來越大於對抗,雙方都在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首 頁 | 廣告查詢 | 訂閱方法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學術出版社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條款 | 版 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