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現場:名家暢談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8-05-21 00:14:55  


“中國國際問題論壇2018”5月20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拉開帷幕(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徐夢溪 實習記者 孫立陽)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辦、《世界政治研究》編輯部協辦的“中國國際問題論壇2018”5月20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拉開帷幕。論壇以“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邀請到50餘位國際問題專家,就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理念和戰略暢所欲言。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正毅認為在思考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時,首先要理清一系列問題:為何發達國家一定處於核心區,發展中國家一定處於邊緣區?為什麼政治結構相同的國家,應對危機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國際組織在世界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否在提高?在他看來,搞清楚這些理論問題,直接關係到中國制定和制定外交政策時的觀念。他還指出,中國推行“中國方案”的同時,要搞清楚四個問題:了解中國國家發展目標,了解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關係,全球化是不是可以延續,應該如何參與全球治理,以及回答這四個問題的“中國方案”。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強調,在把義利觀和“一帶一路”結合起來的方面,我們的理論仍然滯後。他注意到,中國在提出“一帶一路”前,就已經和沿途國家有經濟合作,那麼現在的合作與之前的合作有什麼區別,其根源還是義利觀。“一帶一路”成功的標誌就在於否能成功的履行義利觀,這也是經濟外交的一個基本要求。我們還應關注義利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結合,以及義利觀和西方傳統觀念的關係。此外,中國在國際關係中要協調“欲”和“取”的關係,要更多重視長期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員教授時殷弘表示,新時代中國特色對外戰略有四個特點:第一,黨中央總書記的領導。第二,中國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第三,人類命運共同體表達了一種強烈願望和全球視野。第四,國家實力的增強有利於實現中國領土領海權益,擴展中國戰略空間。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針對中國外交戰略發言,對中國是否在韜光養晦進行分析。他表示,如今中國是不是韜光養晦,和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沒有必然的聯繫。過去我們不願成為矛盾核心,偏好“悶聲發大財”。但現在中國已經走到國際舞台上,被打上了國際舞台的追光燈。中國是否還在韜光養晦,十九大的報告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報告中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說明,中國必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現在中國沒有告別韜光養晦,而是以積極主動的方式開展外交。

  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指出,由於自身實力變化和國際環境的變化,客觀上要求我們的外交發生變化。同時,中國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利益,要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也需要外交發生變化。現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首先擺脫依附性,努力維護獨立性,並且具有主動性,在一些領域具有引領性。我們曾經為人類做出貢獻,未來也要為人類做出貢獻。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