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台應以“地瓜理論”看待人才西進大勢

http://www.CRNTT.com   2018-07-18 00:04:19  


蔡英文(来源:网络资料图)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評論員 林艶)“31條惠台措施”發布實施短短四個多月以來,福建、上海、廈門、天津、寧波等十個省市陸續出台落地細則,654條落地惠台措施相繼落地,力度之大、範圍之廣、部門之多,均前所未有。這不僅在台灣社會引起了很大的回響,也受到台灣民眾的點贊歡迎。但遺憾的是,台灣執政者卻對上述措施的磁吸效應深感焦慮和不安,並採取了一系列“反制”動作,包括出台“八大強台措施”,要求台灣老師不得應聘赴大陸任教,不得參與大陸國家基金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甚至連為學生申請大陸高校寫推薦信的高中校長都受到了台灣有關部門的“關切”。
  
  數據不說謊,我們注意到,“31條惠台措施”引發的變化,台灣的民調也有所反映。台灣《遠見》雜誌3月民調顯示,大陸推出31條惠台措施後,願意去大陸發展占比也最高近6成(59.6%)。據台灣民意基金會6月民調顯示,台灣成年人中,44%對大陸反感,49%基本上有好感。相比去年,好感度增加4.4%,反感度降低3.5%。對大陸有好感的人首度多於反感的人,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另外,據台灣1111人力銀行公布調查顯示,在有關最想去的地區調查選項中,大陸以62.53%高居第一位。

  我們認為,從根本上說,台灣人才西進大陸是出於對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這種“用腳投票”的自然選擇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如果蔡政府為人才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和條件,那麼外出打拼又怎麼會成為很多人的首選項呢?據台灣1111人力銀行7月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台灣18到39歲的受訪者工作狀態不穩定,32%沒有穩定工作,24%仍在待業,8%以計時計件工作為主。受訪者初入社會的第一份薪資平均約2.6萬元,多年職場打拼之後,30歲的上班族平均薪資仍低於3萬元。

  民進黨執政兩年多來,兩岸陷入僵局、政治惡鬥升級、社會內耗加劇,台灣農民因為兩岸交流合作產銷出路受阻,生計出現問題,台灣觀光業者因為沒有陸客一片哀嚎,台灣年輕人因為求職難、薪資低看不到希望,高校老師因為退休金大減心灰意冷。與此同時,大陸圍繞國家發展大計為台灣同胞量身定制的惠台措施,卻為台灣人才的成長提供了必要的養分和雨露,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出路和未來,這一點對於渴望機遇和發展前景的台灣青年尤為明顯。很多在台灣找不到工作、滿街跑的“流浪博士”有機會到大陸工作、任教,甚至可以拿到比台灣高三四倍薪資,這樣優渥的條件自然吸引來越來越多台灣博士西進奮鬥。據統計,在今年6月15日由福建省台辦、教育廳、中國海峽人才市場聯合舉辦福建省台灣教師專場對接會上,共有65所在閩高校發布引進台灣教師崗位,現場洽談台灣博士337人次,收到求職簡歷260份。此外,目前也已有幾十名台籍教師申請到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權利,台灣民眾也不例外。如果台灣民眾可以因西進大陸而過上更好的日子,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台灣執政者理應為之高興,而非阻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