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柯文哲現象的意涵與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8-11-10 00:21:44  


 
  再從島內政黨認同度長期走勢來看,除了在陳水扁執政7個月的2000年12月時,有民調顯示非政黨認同者比例達到過41.6%的水準①,2002年《中時》民調顯示對政黨表現“不關心不信任”的民眾達45%②之外,2001年後,非政黨認同者比例從常態性的2-3成逐漸升至3成多的狀態;到了2017年後,4成多已是常態,而2018年初甚至有民調顯示突破了7成。《天下雜誌》連續4年的民調顯示,非政黨認同者連續升高,2015年達63%③,2017年達66%④,2018年竟高達72.8%⑤。2017年12月31日“台灣民意基金會”發佈的民調顯示,“沒支持哪一個政黨”者升至41.3%,還有1.2%民眾回答“不知道”該支持哪個政黨;2018年4月為46.6%,6月為43.7%,7月為49.6%:與此同時,藍綠兩大黨支持度均在2成多⑥。2018年2月,台灣競爭力論壇發佈的民調顯示,對於政黨的支持度,有52.8%的受訪者未表態,而支持國民黨的占19.1%最多,其次依序是民進黨18.1%,時代力量6.2%,親民黨為2.1%⑦。2018年2月13日《遠見雜誌》“2018台灣民心動向大調查”民調顯示,政黨認同上,持“中立、其他、未回答”的民眾達41.4%,比2017年多2.2個百分點,其中30-39歲青年群體中立立場上升5.7個百分點,達45.8%⑧。如此,2018年“台灣民主基金會”公佈民調顯示,54.4%民眾對台灣民主政治未來發展感到悲觀,衹有36.4%樂觀⑨。

  繼柯文哲“白色力量”之後,非政黨認同者占比持續攀升,“無色覺醒”力量進而崛起,正是上述政治認同度低落的又一表徵。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柯文哲“歹勢風波”漸熄,柯文哲的連任看好度再次且持續重居首位。柯文哲民調支持度從應聲滑落到重新佔據首位的起伏變化,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相當一部分民眾對島內藍綠政黨的認同度已經“讀不回”。

  三、柯式兩岸交流模式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島內認同兩岸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趨向

  “柯文哲現象”也蘊含了島內兩岸關係上的民意因素。柯文哲長期處在社會基層,體會社會脈動,加上醫生性格,因此在兩岸關係上,有較為務實的思考,比較能夠貼近贊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

  筆者觀察,柯式兩岸道路在兩岸行得通有三個因素:一是作為具有“台獨”色彩的地方官員,在“雙城論壇”問題上,柯文哲不僅在言辭上、態度上,更在行動上向大陸提供了三位一體的任內不搞“台獨”的可信承諾。二是以增進人民福祉為著眼點。島內民眾內心深處對自我生存發展的迷茫以及對台灣經濟發展前景的憂慮與無望,處在基層的柯文哲必然有所體會,這讓他一再強調“對於兩岸城市交流,衹要有利於兩岸人民的都會積極去做,衹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都不會拒絕”;也讓他一再明確表示,兩岸城市交流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台灣人民可以過好一點的生活”。三是為政思路轉變,即放棄不得人心的意識形態操作,務實走兩岸和平發展路線。柯文哲自稱,因為醫界背景,讓他跟誰都可以對話,這是他的特色。醫生的務實性格,讓柯說出,“當台北市長,就算意識形態再強也不能加諸於他人”,因此,“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對他而言“反而是一個稱讚”。一直到現在,兩岸民間交流仍是維持柯支持度的強項。這樣的結果,即使外界對“深綠柯”的兩岸交流立場有“不過是策略操作”的質疑,但也必然讓柯自省,兩岸和平發展這條路還真得好好的認真地走下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