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深層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19-02-16 00:25:55  


 
  二是選民結構、政治格局有所改變,選民自主性提高,藍綠政黨地位下降。藍綠意識形態的退潮,必然帶來原有藍綠選民忠誠度的下降、個人自主性的提高,“選人不選黨”傾向上升,“選民正逐漸不受傳統藍綠板塊限制”。候選人特質變得更加重要,其與選民訴求是否合拍格外重要。藍綠板塊不再固化,藍綠政黨也無法壟斷選舉市場,相應擴大了“白色力量”的生存空間。與此同時,網絡新媒體在政治運作和選舉中的作用凸顯,新型政治人物即使缺乏政黨資源,也可藉助網絡力量快速纍積名望,提升並維持政治影響力。柯文哲可謂典型。

  需要指出的是,國、民兩黨仍是島內政治資源主要壟斷者,擁有“第三勢力”難以企及的資源與組織優勢,故仍是島內政治主導力量。“白色力量”在現有選制下依然較弱且不穩定。柯文哲陣營核心幕僚坦承,“政治還是有板塊和組織戰,政黨政治不容小覷。‘第三勢力’的確已經形成,吸引到年輕人和網絡義勇軍,但吸引不到經濟選民,空氣票居多極不穩定。”⑤但另一方面,國、民兩黨為求勝選,都可能企圖尋求“白色力量”支持,未來島內藍綠白三方博弈可能一再上演。本次台南市長選舉國民黨參選人高思博即稱,“島內選舉板塊重新組合,白色選民或將成為未來勝選關鍵。”⑥

  三是政黨轉型成為必走之路,成效影響政黨競爭態勢,新型政治人物地位更趨重要。在選舉市場選民口味改變情況下,一切以勝選為目的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將被迫做出調整。誰能更接地氣,更率先完成“拼政治”到“拼經濟”的轉型,就可能在政黨競爭中佔據先機。選後民進黨鄭文燦、黃偉哲、潘孟安等都在強調“超越藍綠、拼經濟”、“可與韓國瑜合作拼經濟”。同時,新型政治人物將嚴重擠壓傳統政治人物空間。對國、民兩黨而言,像韓國瑜、鄭文燦等走超越藍綠路線的新型政治人物,在黨內能扮演何種角色,對政黨形象拉抬到何種程度,對該黨走向影響重大。

  四、社會新脈動對藍綠兩岸政策、紅對台政策的影響

  前已述及,島內社會新脈動與兩岸關係變化密切相關,它又反過來作用於兩岸關係及紅藍綠相關政策。

  一是民進黨兩岸議題“優勢削弱、劣勢凸顯”,兩岸主張調整與否陷入兩難。即其長期使用的“抹黑大陸、抹紅對手、煽動恐中反中民粹”效應遞減,失去了掌握已久的話語權,限制兩岸交流的空間被壓縮,“台獨”主張無法滿足民眾兩岸和平紅利需求的劣勢日益突出。但該黨既忌憚“基本教義派”反彈,又想藉中美博弈升級獲利,因此推動“凍獨”、改變現有“聯美抗中”政策的可能性較小。相反,為扭轉2020年“大選”頹勢,不排除火中取栗走“擁抱深綠”之路。未來一段時間,該黨內部兩岸主張分歧可能增強。對該黨中生代而言,想走的是避談兩岸政治議題、開展兩岸交流拉抬島內經濟之路。選後鄭文燦、黃偉哲、潘孟安的表態都是這一傾向。

  二是國民黨兩岸議題“劣勢降低、優勢擴大”,但對兩岸政治議題仍有疑懼。即該黨在兩岸問題“主權”層級的劣勢緩解,經濟層級的優勢有所增強。選後國民黨籍當選縣市長均表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城市交流。但另一方面,國民黨缺乏引領風潮的能力,包括新型政治人物在內的兩岸主張工具性仍較突出,不敢、不願碰觸兩岸政治議題,與馬英九執政時期並無改變。

  三是島內民意的改變為大陸推動“反獨促統促融”戰略提供了更大空間,減少了阻力,但面臨的兩岸和國際涉台環境依然複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