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中評論壇:高雄與大灣區合作初探

http://www.CRNTT.com   2019-07-20 00:24:30  


 
  二、部分港人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疑慮及其成因

  雖然大灣區發展規劃的出發點頗為積極正面,而實際上也已為港人帶來不少便利和機遇,但香港社會仍存在部分聲音,對大灣區表示質疑甚至抵觸。下面將簡述香港網民對大灣區的誤解與疑慮,並分析其成因。

  先簡述部分網民對大灣區的負面看法:首先,擔心大灣區發展規劃會模糊並削弱香港的獨特地位,令香港喪失立足國際的競爭優勢。認為大灣區建設會令香港的定位逐漸邊緣化,導致香港喪失與鄰近地區(如新加坡)角逐的競爭力,甚至被大灣區內的其他城市迎頭趕上,最終成為中國大陸的一個普通城市。其次,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將進一步惡化香港業已嚴重的社會問題。擔憂大灣區建設會進一步放寬兩地的人口流動政策,為內地新移民的湧入打開更大的缺口,加劇香港在房屋、福利及醫療系統方面所面臨的沉重負擔;同時憂慮大灣區建設將引入更多優秀內地人才赴港工作,令香港青年蒙受更大的就業和競爭壓力。

  其三,指出大灣區建設尚在落實早期,很多配套設施都有待完善,加上粵港澳三地政府存在溝通不足的對接問題,故未能充分發揮大灣區的巨大協同效應。其四,認為三地的經濟水平始終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內地的法治制度、福利保障等未如港澳地區完善,居民素質、食安狀況、衛生條件等軟件水平也有待提升,故未能形成足夠拉力吸引港人前往發展。

  接下來將探討港人負面心態的成因:第一,部分港人接觸中國大陸的機會相對較少,對中國國情的認知存在較大偏差,故對於融入大灣區存在不少負面的誤解與疑慮。第二,日趨複雜的兩地矛盾持續加劇香港內生的社會問題,導致部分難以上流的青年及基層市民,將自身對生活的不滿遷怒於新移民等中國因素之上。第三,愛國主義教育的長期缺位,令部分港人欠缺國家整體大局觀,容易對融入大灣區產生負面的預設立場。第四,社交媒體的同溫層特質進一步放大非建制派媒體及意見領袖的負面輿論,引致部分網民對大灣區產生盲反心態。

  三、港人心態對高雄走向國際化的路徑啟示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港澳地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部署,同時還承擔著提升粵港澳三地的國際化水平,並以此為著力點推動國家形成全面開放格局的重大戰略任務。而新市長韓國瑜上任以來,高雄也將推動自身的國際化,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以下將根據大灣區走向國際的前瞻性經驗,以及港人看待大灣區的整體心態,提煉幾點對高雄推動國際化的路徑啟示:

  首先,高雄在推動國際化的進程中,需深入評估民眾對高雄定位轉型的整體心態,重點關注其中的負面輿情,並積極謀求化解之策,照顧社會不同界別的利益與訴求。其次,重視社交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通過創新生動、理據充分、貼近民眾的宣傳方式,塑造高雄國際化轉型在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心目中的正面形象。最後,高雄應更積極地推動兩岸對話與交流,鼓勵台灣民眾親身接觸、認識中國大陸,令他們切身體會到中國大陸的巨大發展機遇,自發形成支持兩岸交流的積極心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