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灣人心理傾向剖析

http://www.CRNTT.com   2021-01-24 00:04:32  


 
  日本最喜歡順民,特別是那些經常主動為日本人通風報信的順民,這種人被稱為三腳;台灣人呼日本人為四腳,意即四足落地之畜牲,而甘心替日本人當“探子馬”,比畜牲還低一級,因此俗謂三腳。〔19〕

  日據時期台灣同胞對日本的感情態度於此可見一斑,台灣光復使得這種感情得到盡情宣洩,當家做主的那一刻是全民盡歡。但是隨著短時間裡接近兩百萬的“國軍”及其家屬的到來,局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因為光復烘焙出來的民族感情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許也逐漸幻滅,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既是這種變化的“果”,也是後來族群裂痕以及情感錯置的“因”。人們生活在白色恐怖的重壓之下,兩相對比,有的人開始懷念日本殖民統治的時光,對日本的好感也就這樣奇妙地潛滋暗長起來,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言論也漸漸有了回聲。

  五六十年代的台灣與大陸是隔絕對峙的“仇敵”,時時處於“戰爭”的狀態;而台日之間則保持著正常的“外交關係”,美台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維持密切的交往與聯繫。1972年,在尼克松訪華的影響下中日迅速實現邦交正常化,斷交後的台日關係也維持了一個較高的層級,台日民間交往幾乎未受影響。由於地緣以及生產文化的接近,數十年來,台灣的機具、技術、生活消費品等,均大量依靠日本。對日本的進口依賴,數十年的經濟往來延續了日據時期培養起來的消費習慣,也加重了對日本文化的親緣連結與好感。台灣光復後,雖然台灣亦曾管制過日本的電視劇、電影的流入,但日本的書籍、漫畫、卡通、電玩,甚至“棒球運動”,卻依舊源源不斷地進入台灣,後來,日本電影、電視劇、戲劇等也得到全面開放。於是,看日漫追日劇蔚然成風,日本的文化產品,潛移默化地形塑了台灣青少年的三觀,也從小就培養起台灣人對日本的好感甚至癡迷。

  這種哈日的文化風靡台灣,使得日本的文化元素在台灣有廣泛的滲透,比如散落在全台各地的日式建築,日本式的茶座,日本餐館,街頭巷尾的日式小吃,日式習慣用語,年輕人喜歡日本漫畫、日劇、日本流行音樂、日本明星,喜歡日本流行服飾、生活用品,講日本流行俚語,以自己的言談舉止更像日本人為榮。〔20〕“哈日”已經成為風靡台灣的“集體無意識”,嚴重者會出現典型的心理變態,表現為一種心理症狀,這就是“哈日症”:

  所謂哈日症就是:吃一定要吃日本料理,看一定要看日劇、日本電影、日文書,聽一定要聽日本語和日文歌,用的東西一定要日本製的,說一定要說日本話或是和日本有關的事物,逛一定要逛日商投資的百貨公司,無時無刻都要讓自己沉浸在一個完全日本化的世界裡,否則會非常難受!

  如果你吸台灣的空氣、喝台灣的水會水土不服,對日本的一切都保有高度的注意力,而且又非常關心日本的種種。同時,你是以一個日本人的身份在台灣自居著,那,不要懷疑,你已經得了哈日症!〔2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