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大學的民主是太多了還是太少了

http://www.CRNTT.com   2009-04-06 09:12:18  


 
  與羅博士相比,我自知是“非讀書人”,我也肯定屬於對民主願望“太強”的人,但我“三思”又“深省”之後,覺得羅先生的論點與論證根本就站不住腳。

  羅先生的論據之一是:“……學術界也特別願意推行類似政治方面的‘民主’,而忽視了兩者在很多方面的差別。如今我們很多大學都仿效美國總統的方式,校長只能連任一屆,這恐怕就未必‘與國際接軌’。從我們看重的大學排名看,現在世界排名前列的那些美國大學,已經辦了約三百年,但歷任校長也不過二十來位。這是因為他們的校長雖有任期,但對連任一般沒有限制,短者不滿一任,長者有時達一二十年(似還有更長的)。”

  羅先生的說法類似指鹿為馬,因為中國所有大學校長的任命與任期制,根本不是“學術界”所“特別願意”推行的。誰人不知,除了少數民辦高校,國內公立高校都有一定的行政級別,比如說,副部級高校的校長都是中組部管理的?如前所述,這正是高校衙門化的表現之一,與“民主”關係不大吧?若說有任期、任期短就是“民主”制,中國自秦漢實行郡縣制以來,縣官一任三年,豈不是早就實現“民主”了?

  我雖然沒有去過美國,也知道參加美國總統競選沒有年紀上限,麥凱恩參選時有72歲;但中國官員不論提拔還是退休,年齡都很重要,搞“一刀切”,這是由中國當下特殊“國情”決定的,否則不能“擺平”。我也知道,國外實行地方民主自治的市鎮,市鎮長的年齡大小、任期長短、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得到本地本社區的居民認可。

  羅先生說中國大學民主“超前”的論據之二是:“如今涉及學術的評審和評定,不僅都是集體投票,且參與投票的人有日益增多的趨勢。……為體現程序的‘民主’,投票多採取匿名方式,結果是所有決定都由集體做出,基本排除了任何個人的責任。”

  果真都是如此,當然是有弊病的,從防範學界官僚與“學閥”專權不公,走向了集體不負責任。但羅博士開出的藥方是,“從學理層面言,學術評定似由相對少數的人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更好,關鍵是評定者要充分承擔責任”。

  這就怪了: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不正是“民主”的方式嗎?“宮廷政治”、專制獨裁最忌或不屑於“公開透明”,而“公開透明”正是民主參與、民主監督的前提呀。眾所周知,與“簡單多數”的古典民主不同,現代民主本來就包括一系列互補的制度設計,豈可借一兩點不完善的做法否定發展民主的必要性?

  民主是個很複雜的話題,不是這篇短文能展開討論的。我想,簡而言之,大學管理要民主,學術研究要自由,不要把關涉各方利益的人財物的管理和學術研究混為一談,只有傻瓜才會說學術觀點要少數服從多數,才說涉及知識產權的創意也必須公開透明。

 (作者系知名雜文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