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的洲際轉移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07 12:07:46 |
當今世界的科學和教育的中心無疑是在美國。是誰讓美國取得了這個地位?如果說答案是希特勒,有人一定會感到不可思議。然而事實就是如此。正如一位美國科學家所說,“我們應該為希特勒竪立一座紀念碑,以此來感謝他為促進美國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在希特勒統治德國以前,世界的科學教育中心不在美國,而在德國。19世紀後半葉,德國就進入了科學與教育的輝煌時代,超越了英國和法國,成為世界科學文化中心。進入20世紀,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但在科學、教育方面,還只是德國的學生。以物理、化學和生物醫學三頂諾貝爾獎為例,截至1933年,德國共有32名獲獎者,美國只有5名獲獎者。希特勒上台以後,推行種族主義政策,使得50萬猶太人被迫流亡他鄉,美國接收了這些難民中的四分之一,並給難民中的知識精英提供施展才華的環境,使得世界科學文化中心發生了一次洲際大轉移,從歐洲轉到了北美洲,從德國轉移到了美國。到二戰結束的1945年,德國的三項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在世者只剩14名,而美國已經有25名。難民知識精英把德國學術體系中最先進的方法論和最嚴謹的學風帶到了美國,奠定了美國在全世界科學教育上的領先地位。到今天,美國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得主已經超過200名,有的年份的三項諾貝爾科學獎甚至被美國科學家包攬。 對於這次科學文化中心的轉移過程,中國學界過去知之不多,更缺乏專門研究。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李工真教授,積十年之功,完成了《文化的流亡——納粹時代歐洲知識難民研究》,填補了這一空白。希特勒為什麼要煽動種族主義?上台後為什麼要迫害猶太人?為什麼讓猶太知識難民流亡出去?其他國家對猶太知識難民分別實行怎樣的政策?公眾對知識難民持什麼態度?為他們提供了什麼樣的生存發展條件?這些知識難民怎樣適應接收國的環境?對接收國的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本書都有詳細的梳理和到位的分析。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