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建立以民生改善為目的的城鎮化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8:44:35  


 
  二、城鎮化進程要著力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文章指出,1、正確理解當前中國城鎮化的內涵

  一般認為,城鎮化的內涵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人口城鎮化,指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比重逐漸提高的過程。二是地域城鎮化,指在地域空間上,農村地域逐漸轉化為以人口的高度聚集為主要特征的城鎮地域的過程。三是經濟活動城鎮化,指經濟關係、經濟活動在地理上聚集,以及生產方式日益趨向於城鎮經濟特征的過程。四是生活方式城鎮化,指隨著社會身份、職業、社會角色等的變化,人們在行為方式、思想觀念、道德意識、社會交往、受教育程度、生活習慣、綜合素質等方面,由農村向城鎮轉變的過程。城鎮化的內涵儘管很多,但從根本上看,城鎮化的實質是人們經濟社會生活方式的城鎮化。

  因此,城鎮化絕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必須逐步改變傳統的增長導向型城鎮化模式,以民生改善為根本目的,不單純追求城鎮化的速度,更關注城鎮化進程中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2、土地城鎮化水平已然不低

  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1.27%,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土地資源緊缺成為新的瓶頸。隨著城市開發,水泥正在侵占耕地和綠地,影響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從中國的國情來看,適宜工業化和城市化開發的面積是180萬平方公裡,如果扣掉必須保護的耕地和已有的建設空間,今後還可以或者說今後適宜城鎮化和工業化開發的面積不到全國陸地國土總面積的3%。

  3、中國城鎮化仍將加快發展

  從中國城鎮化的內生動力來看,多種因素仍然支持中國快速城鎮化。第一,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式的社會流動仍在高位運行。中國城鎮化最重要的兩個推動因素是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和城市附近土地征用引起的農民市民化。近年來,雖然務農農民的收入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農業比較效益低下的狀況並未得到改變。與此同時,非農收入在農民總收入中的占比持續上升,再加之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等因素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入城市受到拉力和推力雙重促進。另外,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同化作用越來越明顯,不光對進城農民工形成誘惑,而且對農村、特別是近郊農村的年輕一代影響很大。第二,城市增長極的虹吸效應,會促進人口向城市集聚。近期看,城鎮的經濟增長顯然具有絕對優勢,其吸納勞動力和增加居民收入的功能十分突出,城鎮經濟是經濟增長的重點,城鎮化率提高也就順理成章。第三,促進城鎮化發展政策日臻完善。目前,城鄉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居民社會保障、農村土地流轉、城市保障房建設等相關政策和制度正在摸索試驗期,一些制度日益趨向成熟,相關政策將逐步推出,對農民進城將形成強大的推力。第四,區域發展均衡化和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推動城鎮化加深。中部、西部、東北地區近幾年經濟發展很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生產要素的流動,特別是人口的跨地區遷徙,必將影響中國城鎮化的發展速度和方向。特別是,近些年,中國鐵路、高速公路、水運、航空等各種運輸方式發展很快,為人員和生產要素流動提供了便捷、快速的交通條件,有利於促進城鎮化。

  而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城鎮化率超過30%,表明城鎮化進入到了加快發展的階段。目前,中國人均GDP超過了5000美元,城鎮化率超過50%,按照這一標準,中國城鎮化正處於加快發展階段。

  因此,無論是從國際經驗來看,還是從中國城鎮化發展的動力機制來看,中國的城鎮化仍處於快速發展期。

  4、未來城鎮化應量力而行

  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水平比我們要高,但需要進一步做分析。比如,在日本,雖然農民只占全國人口的4%,但約有1/4的人生活在農村。德國的情況也很相似。這說明,只要建設好農村,農村也是宜居的。所以,並不是不種地的人都要進城。而一些城市化率超過了80%的國家,比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存在大量失去土地進入城市的居民。由於這部分人口沒有能夠獲得穩定的工作,使城市里出現了不少貧民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實現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城鎮化推進的速度,必須與其工業化的進程相適應,與其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匹配,超出了這個能力很可能會出現就業不足、貧困人口增多、兩極分化嚴重等問題,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生活都會帶來嚴重影響。推進城鎮化,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總結經驗教訓,量力而行,不能超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