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郭震遠論更有效引導兩岸文化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6-03-29 00:24:35  


 
  對於兩岸交流的各個領域,定位問題,即對兩岸關係的定性問題,都是能否實現機制化的關鍵因素。與兩岸經貿交流、人員往來等比較,兩岸文化交流定位問題對於其機制化的影響力尤為突出。兩岸文化交流機制化明顯滯後於兩岸經貿交流、人員往來的機制化固然有多個原因,但基本的原因在於,兩岸文化交流的定位,或者是同一文化內部的交流,或者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兩者之間非此即彼,基本上沒有可以妥協的餘地。而兩岸經貿交流的不同定位,則相對較容易妥協,例如,定位為不同經濟體之間的交流。在兩岸關係新的歷史節點上,兩岸文化交流的定位問題,將更為突出。兩岸關係如進入新對抗,兩岸文化交流的機制化將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2、重視並有效處理兩岸文化差異問題

  儘管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同屬一個民族,特別是同屬一個國家,兩岸文化交流是同一文化的內部交流,但由於長時間隔絕,實際上兩岸文化已經存在一些差異。語言、文字、歷史觀、社會心態等等,都已有或多或少的差異。這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能視而不見。但迄今,甚至在今後較長時期中,這些差異都只是整體中國文化中的不同地域文化的表現,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不同文化的表現。

  兩岸文化差異的出現和保持,是兩岸長期隔絕,而恢復交流時間又過於短促的必然結果。這表現了文化自身發展的規律。但是,兩岸文化差異的出現和保持,有十分重要的人為影響。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人為影響還是更重要的。兩岸長期隔絕就是人為造成的,而更重要的是,在長期隔絕中,人為影響大為強化了兩岸社會心態的疏離感,大為增加了兩岸歷史觀的差別等等。在1949年到1988年的兩岸對抗時期,兩岸經歷了四十年的完全隔絕,而且台灣方面長期推行的反共教育,在台灣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反共、恐共社會心態,至今仍有重大影響,是兩岸文化重要差異之一。1988年到2008年的二十年中,在台灣相繼執政的李登輝、陳水扁,大力推行“台獨”路線,大肆宣揚“台獨史觀”和“台灣主體意識”,大搞“去中國化”,導致台灣社會民粹氾濫,“台獨”氾濫,形成兩岸文化重要差異。

  對於客觀存在的兩岸文化差異,不可視而不見,而應通過持續擴大兩岸文化交流予以有效消除。由於長期隔絕而導致的兩岸文化差異,通過持續交流自然可以得到有效消除。例如,兩岸的語言、文字近年來已有明顯趨同;至於人為影響製造的兩岸文化差異,其消除將更為困難,但也只有更加堅持擴大兩岸文化交流,消除誤解、增進信任,才能最終有效消除。在兩岸關係面臨新的歷史節點的時刻,通過持續擴大兩岸文化交流,有效消除兩岸文化差異,特別是消除人為影響形成的文化差異,將至為重要。

  3、關於深刻認識與正確處理,兩岸文化交流與祖國統一進程關係的問題

  近年來,在兩岸文化交流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開始探討兩岸文化交流與祖國統一進程的關係。這是兩岸文化交流深化的表現,也是這種深化的需要。但迄今,相關探討可以說基本上停留於感性認識層次,而缺乏理性的深刻分析,亟待進一步深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