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現場:香港回歸20年的變與不變

http://www.CRNTT.com   2017-04-30 00:10:08  


香港新聞聯副主席郭一鳴(中評社 范穎薇攝)
 
  提及香港政府的問責制,發展局前政治助理、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召集人何建宗認為,與外國的問責制相比,香港問責班子以原公務員偏多。因此,公務員如何更好的支持政府工作值得我們思考。

  香江論壇主席江素惠則以台灣人的身份看香港回歸前後的變化,江素惠表示,回歸前,台灣人擔心香港回歸後他們在港的生活會受到衝擊,但回歸後的這20年,台灣人在港的生活依舊感到“賓至如歸”,我們從“過客”變成了“歸人”。她又表示,新聞和言論的自由是香港最寶貴的資產。兩岸三地的人士可以在香港進行交流溝通,希望香港能繼續保持和堅守這種自由。

  城市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顧敏康認為,中央對香港的總體原則是沒有變的。回歸初期,中央更多的是強調“兩制”,讓大家對高度自治的認知發生了偏差。他強調,我們不能因為當時中央對“兩制”比較重視,就認為“兩制”是漫無邊際的和絕對的。中央具有全面的管治權,只不過是通過基本法把一些管治權授予了香港。

  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吳木鑾表示,中央與地方關係經歷了過去的毛時代、鄧時代再到現在的習時代,而香港問題實際上反映了中央與地方關係的這種變化。他表示,中央與香港的問題包括歷史問題,文化問題,中央要考慮的是國家統一的問題,而地方老百姓考慮的是自己的偏好,如何平衡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利益和矛盾是中央需要考慮的。

  觀塘區議會副主席洪錦鉉提出,香港的治港人才依舊不足。政府希望能吸納各界各黨派人士加入,但反對派抗拒加入政府的心態並沒有改變。他呼籲,如果一個黨派是真的想對香港負責,承當起更大的擔當的話,應該推薦他們的人才進入政府,這對香港以及對他們政黨本身的發展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此外,洪錦鉉指出,智囊團體可以容納對不同政策有不同意見的人,智囊團體是未來香港政治人才的出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