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推“轉型正義” 社會更對立

http://www.CRNTT.com   2017-05-31 00:04:41  


 
  民進黨版“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對轉型正義的主要內容規定為:“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以及“處理不當黨產”。其主要目的在揭示真相、賠償受害者、追思紀念之外,還有另外兩點更引人注目。一是“清除威權象徵”,即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之紀念或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置之,意味著“去蔣化”、乃至將來的“去孫中山”都將合法化。蔡政府“文化部”業已著手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並成立“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文化部部長”鄭麗君表示,中正紀念堂並非“去蔣化”,而是“去威權化”,未來將提修法推動中正紀念堂“中性化”,包括將現有的“中正廳”、“介石廳”改名、停售涉及威權崇拜的蔣中正公仔、紀念品,停放蔣公紀念歌等。二是效法德國,“平復司法不法”。蔡英文在“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演講中表示,她參加“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清楚感受到德國面對歷史錯誤的勇氣,德國經驗對台灣很有啟發,歷史真相追求及歷史記憶的保存,是長期的社會工程。⑧所謂的“平復司法不法”,就是“得以識別加害者並追究其責任”。蔡政府這種傾向於德國清洗式的轉型正義路徑,其前景在早已深度撕裂的台灣社會不容樂觀。一方面,綠營對蔡政府轉型正義的舉措自然歡欣鼓舞,但另一面卻是藍營的不斷批評。《聯合報》社論批評蔡政府以二二八為藉口成立“促轉會”,以追求真相為由,行社會對立之實,拚經濟則被拋在腦後。⑨《中國時報》社論針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評論指出,其內容包山包海,但很多都存在“有罪推定”之嫌。若後續成立的“促轉會”也如之前的黨產會那般獨斷專行,其很可能就會透過對過往的清算,來對政治異己進行鬥爭與追懲。⑩沒有社會共識、沒有公民互信的台灣轉型正義勢必陷入困境,即使有真相,真相也是“扭曲之後的選擇性陳述”,這樣的真相不會帶來和解,反而會製造更大的衝突。

  台灣轉型正義陷入困境的原因

  台灣的轉型正義實踐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在“真相調查”、“賠償受害者”、“追思與紀念”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但似乎離和解之路越來越遙遠。揭露真相的勇氣固然可敬,但台灣社會卻沒有找到治癒傷口的良藥,導致撕開歷史的瘡疤後,社會更加對立,藍綠壁壘分明,矛盾不可調和。這與“通過轉型正義達到和解,並鞏固民主成果”的目標相去甚遠,原因何在,值得深究。

  1、漸進改革式的民主轉型讓轉型正義不徹底。亨廷頓在第三波民主化的討論中指出,新民主政府是不是追訴過去威權體制中的罪行,決定的因素並不是道德或倫理的考慮,而“完全是政治、是民主轉型過程的本質、以及轉型期間和轉型之後權力的平衡”。如果民主改革是由上所發動,或者是和威權統治者談判的結果,那麼後者在轉型之後將仍保有甚大的政治權力。在這種情況下,對過去罪行的追訴、以及揭露真相的歷史正義,都不可能。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的台灣民主化,國民黨在李登輝的領導下繼續執政了十多年,這十多年間,國民黨自然不可能自動檢視它過去對人權的侵害,不可能在道德上否定自己的過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