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國民黨民進黨 先甩掉包袱者贏

http://www.CRNTT.com   2008-11-24 12:08:32  


國民黨、民進黨,誰能先甩掉包袱呢?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訊/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評析國民黨、民進黨目前的癥結,認爲“誰能率先甩掉包袱 誰就是贏家”。全文如下:
 
  上個周末,朝野兩黨都在忙碌中度過。國民黨舉行了第十七次全代會臨時會,破紀錄地增加了五名副主席,加總起來國民黨現在已經擁有八名副主席了。民進黨則是齊聚在本土社團所舉辦的“台灣咱的‘國家’”晚會中,這場聚會名義上是要談“主權”講“人權”的,實質上依舊是場“挺扁大會”。這兩場政治活動,相當生動地點出了兩個黨的各自問題。 

  儘管這兩場戲碼都有演給臺灣民眾看的寓意,但無例外都突出了兩黨當下所必須面對的最重要課題:“安內”為上。擺不平內部,其他談再多其實都沒用。形象、政綱再強的政黨,內部若是掣肘不斷、自亂陣腳,碰到選舉什麼戰力都發揮不出來,選敗了講什麼都是白搭。這或許是朝野兩黨都擺脫不了的宿命。 

  先看國民黨。一字排開八位副主席,別說國民黨自己的黨史,就算翻閱世界政黨史,都看不到這種陣仗,等於說光是主席加全部副主席就可以開個“副主席團會議”了,整個安排既未突出“接班梯隊”的態勢,亦未呈現出“世代交替”的風格,至於“清新改革”就更不必提了。這種安排講好聽是“團結”,講難聽就是統統有獎的權力分贓。說再白一些,國民黨終究就是國民黨,權力安排的考量永遠大過社會觀感,也難怪國民黨在多數民眾眼中的刻板印象永遠都去除不了。 

  至於民進黨,看來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註定是要與陳水扁綁在一起了。蔡英文主席其實比誰都清楚,民進黨未來要逆勢再起,第一要務就是要與陳水扁切割;同樣的陳水扁自己也心知肚明,他未來要在逆境中突圍,第一要務就是緊抱民進黨不放。當兩種完全矛盾的目標撞在一起,就像我們在晚會中所看到的畫面,滿場群眾瀰漫著挺扁氛圍,蔡英文一人高倡“人權”後“快閃”,結果當然可想而知,蔡英文愈是迂迴切割,群眾挺扁聲浪愈是更堅實。這預示民進黨要邁入一個“沒有陳水扁”時代,恐怕根本做不到! 

  換言之,朝野兩黨都有各自揮不掉的包袱,展望未來的歲月,用比較殘酷的話說,哪個政黨身上的包袱能發揮更大影響力,哪個政黨註定就是下一階段政黨角逐的輸家。 

  國民黨所面臨的全是老問題。都已經在野了八年,昔日近乎腐朽的政治文化還是未見褪盡,論字排輩、內鬥內行…等等令人詬病的舊習性,永遠都是如影隨行;八名副主席的安排,已經將管理學上的“帕金森定律”發揮到極致,它的實質功能與領導副手完全無關,僅只是為了避免各方人馬的無端反彈。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它將權力接班的時程無限期延後,也提供了各路人馬更多蓄積能量的機會。只不過,如果這般複雜的安排,在未來不能幫助馬政府將政績提振起來,就算再擴張成十六個人來當副主席,也不具有任何意義。 

  民進黨同樣也沒得選擇。陳水扁畢竟是昔日的領袖,過去八年的歲月,陳水扁與民進黨等於就是連體嬰,民進黨因為陳水扁而得享執政榮耀,如今卻也因陳水扁涉及貪腐而墮落蒙塵,整個民進黨的領導精英,不論派系、世代,誰能與陳水扁切割得一清二楚?理性的事實認定上,扁家究竟有無貪汙洗錢,誰心中會沒數?但在感性情誼上,誰又能完全一刀切呢?等著看吧,待檢方偵查終結邁入起訴階段後,扁也隨即要交保候審了,屆時勢必又是如同猛虎出柙,隨著審判時程,未來少則一年半載,多則兩三年甚至更長,扁肯定翻炒議題,拉長戰線,以政治對抗司法,小英能不被邊緣化就不錯了。另一方面,審判過程中也勢必進一步披露更多綠營不堪聞問的貪腐內幕,民進黨既然已經錯過了切割的黃金時間,也只能概括承受了。 

  二○○八快接近尾聲了,這一年朝野兩黨都過得並不愉快,國民黨贏得了喪失八年的政權,但並未帶來“馬上好”,聲望跌停到令他們自己都覺難堪,一場使勁演出的臨全會,除了多了五位副主席,並未讓人“一新耳目”;而民進黨則是到現在都還未從喪失政權的陰影中回神過來,與扁要切不切的兩難,還會在未來的歲月中持續折磨這個政黨。結論是,哪個政黨能率先甩掉包袱,就會是下階段的贏家。
 
  (來源:中時電子報)